夏洛蒂为了物质和稳定的生活,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柯林斯。在那个年代,那个历史背景下,结婚是女人唯一的出路,说得难听点,只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夏洛蒂这样的选择是实现了自己生理和安全的需求。
她清楚柯林斯的为人,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对婚姻并不抱幸福的希望。对于她的这种婚姻观,我可以理解。这是由于她个人的性格以及她所处的环境来决定的。
当然,如果是我,我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生活的时代与她的不同。现在的社会,女人对于婚姻有很多种选择,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结婚,也是希望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不结婚,因为自己是独身主义者或者暂时还没有碰到自己所爱的人。
现代的社会,给了女人很多的选择权,不需要依附哪个男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如果在现在的社会,一个女人结婚还只是为了给自己找张长期饭票,那我就很不能理解。这个多变的社会,还有长期饭票一说吗?
茨威格曾经说过,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不论是对夏洛蒂还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都一样适用。
伊丽莎白因为外表,对初次见面的威克姆一见倾心,又因为威克姆的一面之词,对达西偏见加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颜值控。看到一个高颜值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好感。
电视剧《知否,知否,总是绿肥红瘦》里面,由朱一龙扮演的元若是一位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他与赵丽颖扮演的六姑娘是一对初恋情人,但最后却因为元若母亲的反对而没有走到一起。这就成了众多影迷的意难平。
其实,究其“意难平”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元若的形象深入人心。如果扮演元若的演员长相普通一点,可能大家就不会这样耿耿于怀了。因为理性分析,元若并不适合盛小六。他的个性太软弱,盛小六嫁给了他也很难获得幸福。
但是人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就是希望他们两个能在一起。(包括我自己,也是难过了很多天)这种由颜值引发的认知偏差,令我们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如何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首先,需要我们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比如威克姆说了达西很多的坏话,人们就更加讨厌达西时,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就曾经说过:“这件事可能有些情有可原的情况,还不曾为赫德福德的人们所知晓。”我们不能听信一面之词。
其次,理性分析问题,就事论事,不要先入为主,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别人,不感情用事,或许可以得出比较公正的结论。
柯林斯的出现,让伊丽莎白和夏绿蒂的感情产生裂痕,曾经的好友不复当初,渐行渐远。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深深的遗憾,为他们,也为自己。
曾经我也有一个知心朋友,我把她当成我唯一的闺密。那个时候,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碰到事情,总感觉能跟她一拍即合。我很欣赏她,觉得她很有经商头脑。甚至我还有些依恋她。有一次听说她老公可能会调到外地去工作时,我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我害怕她跟着她老公一起去外地生活。
可是前几年,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感觉是我独自一人撑过来的。一个人度过了漫长的一个又一个的夜晚;一个人走过了漫长的一条路;一个人升级打怪;一个人面对所有的不堪……
就像村上春树在书里写的那样: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我也真的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了。所以,即便是曾经亲密无间的友谊,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因为彼此心境的不同而改变,无关乎对错。只是我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所以我可能不适合现在的你。
正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