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班小辛
中国人爱吃火锅,而各地方的火锅却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如中国女子一般仪态万千,风情万种。
01
小时候,我生活在大山里,冬天很冷又没有暖气,母亲经常在院子里支起一炉子,上面放着一顶大锅,各种山珍在锅里不断翻滚着,热浪滚滚,袅袅炊烟,这便是我吃过的最简陋的火锅。
每逢过年,锅里一般炖着牛儿羊儿的大骨头,其香味飘过整个山谷,母亲的贤惠也传遍了整个村落。
炉子旁边一矮小方桌上放着各种食材,红红绿绿放在大小整齐的盘子中,一般都是刚刚从地里采摘的各种新鲜菜蔬。菜蔬经过挑选,清洗,放入锅中,肉汤的香味慢慢浸染,而与自身的香气缓缓相融。母亲不等其周身变软,便将其捞出,盛至碟中,浇上肉汁,配上特制辣椒麻酱……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火锅,惬意温馨的情趣,弥漫在空气之中。以至于长大后的每一次归家,母亲都少不了拿出大锅来,准备整整一天,只为游子归来。
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地方的火锅,都再也没有吃到过这种味道,这是母亲的味道,也是大山的味道,而这种味道随着母亲的离去而终不复返。
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不爱吃火锅的中国人,而火锅最初一定是由像我母亲一样贤惠的中国女子发明的。
02
早年,胡适钟爱火锅,而他的妻子江冬秀最拿手的便是这一品火锅了。梁实秋曾去他家做客,吃的便是这一品锅,吃后赞不绝口:“一个大铁锅,口径二三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还有萝卜、青菜,味道极好。”
胡适是安徽人,一位留洋博士,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而江冬秀也是安徽人,却是乡村一小脚女人。两个人的结合在此时看来也难免有些荒唐,然而,他们却携手共度了一生,这与江冬秀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安徽一品锅发源于绩溪,因其咸鲜微辣,鲜嫩可口而闻名遐迩。绩溪多山,民风淳朴,是胡适与江冬秀的老家。
两人由各方父母订婚后,胡适便出国留洋去了,回来时,江冬秀已经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苦苦等了胡适十多年。也许应了那句老话,好饭不怕等,就如那一品锅,虽制作工艺复杂繁琐,需旺火煮沸,后炭火慢煨,然热气腾腾,菜香四溢,菜荤素俱备、色香味俱佳,胡适也没有让江冬秀空等,圆了她一生的长情相伴。
在那个年代,江冬秀的婚姻与同样受之父母、媒妁之言的朱安与张幼仪等人相比较,算是极大幸运与圆满的,这与她颇有魄力,聪明能干,遇事决断,具有男子汉气概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那时,诗人梁宗岱要为了才女沉樱结婚,而与自己的结发妻子何氏闹上了法庭,江冬秀看不过去,亲自为梁妻何氏辩护,终于使梁宗岱败诉,轰动了整个京都。
确实,一个性格如火锅般可热烈可醇厚,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女子,谁不爱呢?
03
后来,因工作原因,全家搬到了重庆,这里的人更爱吃火锅,这里的女人也更加爽直热情。
重庆至宜昌那段六百里的长江又称为川江,水流湍急,货物流通,客运往来,好不热闹,而沸腾的火锅便是这川江水上人家秋冬的吃食。
“江风冷硬,他在船头支起一口大锅,把毛肚、黄喉一一洗刷干净,锅里放了牛油,丢下老姜、扔几片蘑菇香锅,撒了大把的花椒、辣子,不一会儿,熟悉的香味重重地散开,泛着油沫的红锅热烈地翻滚起来……”
火锅,既能填饱肚子,又驱走寒冷,从一开始就凝聚着人们对团聚温暖的渴望。
典型的重庆火锅蘸料,只有香油、蒜泥、香醋、香菜、和葱花五味,不宜多也不宜少。用筷子夹起一块肉片,在蘸料中一滚,麻辣香鲜诱惑刺激从舌尖一路弥漫到整个口腔,味蕾的喜悦直冲脑海,口舌的战栗爆发出非一般的美感,竹笋的清香,腰花的肥厚,土豆的绵软,麻得痛快,辣得辛冲,这便是重庆火锅的魅力。
而具有“辣妹子”之称的重庆女人,确实像是一朵鲜艳的辣椒,红红的,辣辣的,可爱得近乎可怕。她们大多有着张扬桀骜不驯的个性,敢爱敢恨,又勤俭持家,踏实能干。
与她们打交道,那股子热情像是一口热气滚滚的大红火锅要将你融化一般。
04
有一次去上海出差,这的风俗大抵和重庆是不一样的。
都说江南女子温柔似水,“江南的风是软的,水是软的,杂花生树也是软的。江南人多小巧玲珑,尤以女子为最”,而她们的火锅更注重情调。
江水充沛,绿林成荫,吃食也显得格外细巧,黄喉、鸭肠丢进锅里煮,越是细小越是美味,最具特色的便是这精巧的江南小火锅。走进古色古香的院子,穿过小桥流水的前庭,四周的灯光暖暖打在身上,一种情致,一种品味,而当翻滚着的火锅一上桌,舌尖已经在欢呼雀跃,同行的友人更是满脸期待。
与重庆的麻辣火锅相比,上海火锅更加的清淡爽口一些。与重庆女子相比,上海女人更具有刻在骨子里的温柔。
可是不分哪里,在有关火锅的故事里,它被赋予了相同的含义:温暖,红火。而食材多样,口味繁杂的火锅,不知不觉间融入所有中国人漫长的的生活,成为中国美食中一个极其突出的符号。
男人爱酒,女人爱火锅。酒有千种,火锅有百味,然同样的热烈高涨,唇齿留香。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