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则报道吸引了眼球,说节后的民政部门很忙碌。心想临近元宵和214,天下有情人都会赶在这个时间点去办结婚登记,终成眷属的美好日子肯定忙坏了办结婚的工作人员。
殊不知,民政局最忙碌却是办离婚。因为预约爆满,排队太多。报道内文说接下来一周,全市离婚登记基本提前爆满。甚至,离婚“黄牛号”都能叫价几百元一个,堪比难抢的演唱会门票。反倒结婚的人不算多,工作日领证即到即办,十分钟领证。现场拍照留念的地方也空荡荡的,基本没人在用,属实有点冷清。
话说,这些年明显发现身边好多年轻人都选择不恋、不婚、不育,周边认识知道的人中也有不少已婚已育的选择离婚。
越来越多的人在一个人生活,姑且不去分析这是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只站在“独处”的角度,是什么内驱因素呢?独处又可以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大数据时代的确“可怕”,这才发起了思考的念头,打开的读书平台立马推送了这本《一个人的勇气》。
这本书由100篇讨论独处的短文组成,探讨了由独处引发的各种孤独,如亲密关系里的孤独、家庭里的孤独、职场里的孤独……
等等!“独处”怎么和“孤独”画上了等号?作者说越来越多人一个人生活,伴随而来的也是越来越重的孤独感。难怪,看来书里提到的“独处”,主要探讨的是心理层面上因“独处”带来的孤独,100个故事里的“孤独”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自愿的孤独”,另一种是感觉被社会抛弃了的“被迫的孤独”。
在作者的观点里,独处不是寂寞,更不是不幸,而是让我们自由生长的机会。她用自身经历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幸福的孤独”,以及“如何让自己更幸福”。
确实,人生本是一场边走边散的旅程,一路上走走停停,无法停歇。旅程中有的人上车,有的人下车,我们不知道下一站会遇见谁,也不知道会和谁走散在哪一站。生命的旅途中,我遇见你,你邂逅我,陪你一程的人很多,但伴你全程的人很少。有时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会”,我们就匆匆而别,从此咫尺天涯。在这场边走边散的旅程中,勇于接纳也勇于告别,因为人生的每一站都会有不同的人与你相伴。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人的勇气”,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学会独处。“一个人”的状态很不错啊!一个人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喜欢什么就吃什么,你的身心将重获自由,你的时间和空间也都可以由你尽情支配……你的幸福感会喷涌而出。不用求助别人,用一己之力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幸福。
某一日想清楚、想明白了,或许就是排队预约爆满的真正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