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宝要3岁了,每日十万个为什么:妈妈,天为什么这么蓝?小猫为什么在这里?你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要把板凳放在这里?
我在回答的头疼中也赞叹,孩子好奇心的旺盛。
我有多久没有好奇心了?
我不再对生活中充满探索,我对工作习以为常:做着一样的工作内容,面对一样的人事,我对自己丧失了好奇。为什么呢?
习惯成自然。在现有的岗位上和熟悉的领域内不再想要挑战性的任务。
我突然想到舒适区。
在舒适区里的,也许生活很顺利,也许在惯常里带着些许苦涩和痛苦,可那依然是舒适区:因为在这里,这是你熟悉的。外界的,不清楚会怎样。那种恐惧比舒适区里的痛苦更让人难以承受。
好奇心分为2种:
1.消遣性好奇:我们日常爱八卦的心就属于这个,微信小红点带来的诱惑也是这个。传说中的“好奇”害死猫也是这个。
敲黑板,划重点啦!
2.认识性好奇:人们在观察事物,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对产生的疑问,一定要寻求到原因。这就像是发动机的动力。例如达芬奇,他是一位在科学,机械,医学、艺术等多门学科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成就的大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永葆认识性好奇,对一切都好奇且钻研。
那如何练就此神功呢?
首先在精通一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工作生活,我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那么请深爱这门技艺。同时深入进化研究此门记忆。比如我喜爱超个人心理学,那么一方面我需要认真踏实的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生活里认真生活面对挑战和痛苦,真实活出自己。
其次,在生活里多问“别人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做”。换位思考,看到不同。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无法做到像别人一样思考:那就问问别人,你遇到这个会怎样么?你如何面对?人很多时候,停留在自己的空间,想象但不确定。唯有确定,让人心安。
再次,死磕细节。细节成败论就是这样霸气,你做的再多,可是纰漏多多,不好意思,辛苦都算不上。试着关注手中事情的细节,将每个当下做到极致。
内在的发动力的动力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