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位于拉萨城边色拉乌孜山下,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均不如大昭寺、小昭寺,以及哲蚌寺,却也名列前藏格鲁派(黄教)三大寺之一。尤其是色拉寺每天的辩经,更是誉满拉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市区有多路公交车直达色拉寺。或许是因为节假日,不少藏族家庭扶老携幼,排起长队,供养活佛,并寻求活佛赐福。孩子们一律被抹黑了鼻梁,兴高采烈,在寺院里上下飞奔。
色拉寺大经堂
无相坐在寺院台阶上休息时,旁边一藏族小姑娘耍赖不走,催促她的爷爷开玩笑对我说:“小孩,要吗?”不等无相表态,小姑娘自己跑开了。
色拉寺食堂的饭票 无相是唯一的游客
色拉寺的辩经场,向游客开放,鲜有藏族人入场。场内浓荫蔽日,碎石铺地,旁观游客只能在划定黄线外的过观望,可用手机但不能用相机拍照。
辩经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开始,数十位红袍喇嘛鱼贯而入,在树林间碎石地上,或立或坐。站立者赤膊束衣,动作潇洒,不间断发问,每次发问均伴着一次肢体夸张、声音响量的击掌,声势逼人;坐地者长袍裹身,必须不假思索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同意或否定,或反问。
色拉寺辩经场
这一问一答,一呼一应之间,其表达、逻辑、反应、思辨,以及学识,便一览无余。他们的导师,则不动声色,旁观记录。
原来,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辩经表演,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
辩经现场
逻辑思辨向来是国人教育的软肋,儒学讲师承,禅宗讲顿悟,道家讲修习,对于思辨的过程,从来都密而不宣,甚至经过种种打码处理。而对于每个不甘愚昧的人来说,勇敢地面对别人的挑战与质疑,无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困惑,是最为基础的素质。
因此,我们的人生都需要一场没有输赢、不问结果的“辩经”。
无相出品 应该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