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几年前,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台词,瞬间席卷了各大网络金句排行榜,触到了很多人的心底,折射着稍显颓废的无奈和无助。
只是,到底有多少人想过,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上班下班、刷剧游戏,道理只是耳旁风,放松才是第一位。即使偶尔心生焦虑,雄心壮志定下目标,也会在“三分钟热度”过后,被狠狠地拍死在前进的沙滩上。这样的状态,又如何能过好这一生?
01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模型,叫“大象与骑象人”。其中,大象代表了我们的感性思维,骑象人代表了我们的理性思维。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就是被眼前及时行乐的感性思维占领了上风,而需要长远眼光考虑问题的理性思维,在力量的对比中优势太不明显。所以,想要改变我们的日常的懒散和拖延状态,我们不仅需要调整以往思虑过多的理性思维,还要协同改变感性认识一起,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前进。
首先,“做,就对了”这四字箴言要牢记在心,太多所谓的理性分析,往往只会牵绊我们前进的脚步,让你犹豫不决。所以,给自己制定一个阶段性提升的计划,一步一步清楚明了,这样更有利于行动。目前为止,我做到的还只是让自己开始行动,以及在心里定下目标,其实最好还是要形成一个纸质计划,这样更有利于督促自己。
其次,可以摘抄一些名人名言,贴在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或者读一些关于成功人士经历的书籍,以此来激励自己的感性认识。当然,在你执行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提升和成绩,也必然会让自己感到惊喜。比如我,以前一直懒于在工作之外动手写点什么,但是等到真正开始写了,发现简书的文章多了一个赞,多了一个评论;发现公众号开通了原创功能;发现头条号的阅读量达到了三、四万;满满的成就感也就来了,接着写下去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02
一切准备都做好之后,还是需要给自己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以便更专注地提升自己。现在基本白天我会在工作完之后,就找时间看书,寻找素材,或者开始写一些稿子,即使不能成文,也会零碎记录,然后在晚上孩子睡觉后,给自己腾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虽然目前还达不到日更的状态,但一周保持两到三篇还是可以达成,争取在下一阶段可以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继续努力。
在跑步时,有经验的过来人总会分享一个关于坚持的秘诀,那就是“跟着前面的人跑”。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同样。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行动,接下来打算好好寻找到一个行动榜样,跟随对方的脚步不断前进。此外,为了应对瓶颈期的到来以及达不到目标的挫败感,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当的步伐和节奏,以自己能达到的距离为宜,这样也更利于坚持。
储存好满满的正能量,一起行动吧!说不定就会发现,过好你想要的人生,并没有那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