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283――谏师之道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14:08)
今天,在2021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也是在笃行班学习阳明心学第一课,老师安排还是继续学习《教条式龙场诸生》一文,又有新的收获,那就是又领会了“谏师之道”。
文中,阳明先生引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事师无犯无隐”,对待老师要不冒犯不规劝。对于这种观点,阳明先生认为是不正确的。世上没有绝对的人事物,人无完人,老师难道就全是正确的吗?要是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阳明先生指出,在老师面前提意见,直言相谏不冒犯,婉言规劝而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该说么说么。这是阳明先生教导我们谏师的方法,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该说么说么”很容易呀,没有什么难的。但是,如果不掌握“火候”,想说就说,完全按着自己的性子来,这种谏师之道,有时候还不如不谏呢。
试想想,谏的内容,肯定是看出了“师”不合自己观点的东西。不合自己的观点的东西,就是错的吗?站到自己的角度也许认为是错的,但是站到老师的角度也许就是对的。这时候的谏师,也就是给老师指出所谓错的东西吧。如果遇到大肚能容的老师还好,当老师心情好的时候还好,也许能听进去,也许能让老师接受并参考。如果遇到心胸不大开阔、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是有外人的时候,你给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老师下不了台,你想想能好吗?
对待老师如此,工作中对待领导也是如此。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发现领导工作中的错误时,我是不直接指出来的,而是多方求证,当真的感觉到是错误时,也是怀着怯怯的心情,看领导开心的时候,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里面就有个谏师的学问在里面了,如何做到不冒犯?别说与老师和领导相谏了,就是和孩子之间也是如此,也要看看孩子的心情高兴不高兴,和你交流不交流。当不与交流时,你心再好、再为孩子着想,孩子也不会听,还会起反作用,令孩子反感。只有当与孩子交流得很畅快,愿意交流时,这时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孩子才容易接受。否则,免谈。你再着急、再为孩子好也没有用。看样,谏的根本还在于同理心。
正如先生所言: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要想责善,当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