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个老人做了个约定,可我失约了,那个老人还在食堂等我吗?
前几日,因忙于老师事务,中午很晚才到食堂吃饭,12:30的食堂已无多少人就餐,只有少数几样“残羹冷炙”可以选择,凑合打了两样找了张饭桌坐了下来,这桌上还有另外一位老人,有些高龄了,着衣干净将就,头发不多且花白,在低头吃着饭,我没有再多关注,也只顾埋头吃饭,因为中午还得回去赶材料,突然,那个老人说话了,因为有点距离,加上老人说话有点口齿不清,未能听出是在同我说话,见我没有搭理,他坐到我旁边来了,这时我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了,他首先问了我是不是湖大的学生,我说是,他开心地笑了,忙着介绍他是湖大退休老师,今年已有80岁了,我有些惊讶,想不到他已这么大了,为了表示对老师起码的尊重,停止了吃饭,随口问了问他是什么学院什么专业老师,老人的话匣子被瞬间打开了,回忆起自己在湖大教书育人的历程,也许是出于教师习惯,他告诫我,作为大学生要敢于多创新,多读书,视野不能局限在本专业里,要多学科学习,学会融会贯通,作为老生常谈的大道理,我当然知道啦,但此刻,我确很认真地听了,并不由地对老教授生出了几敬意,他用他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这个道理的朴实却珍贵性,当年学校接了个国家重大项目,需要在小指甲盖大小的铁片上大1200多个大小一样的六边形空,当时机床的精度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个难题一直困扰了项目组的人,研究受阻,这时候主研化学方面的老教授,听说了这个事,创新性地想到了用光化学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教授说着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透露着一股自豪感以及不减当年的风采,我被感染到了,当一个人不惜拿出人生最为珍贵的经验授予你时,即使是被验证过千万遍的大道理,依然有着十足的分量和深度让人去领悟,如果他和你还只是陌生人,这种感觉尤甚。饭吃完了,我想起了我还需急着赶去赶材料,匆忙和老教授道别,老教授目光和蔼,精神抖擞,拉着我的神,小心地问“明天你还来这吃饭吗,我把当年的那个铁片拿来,我们接着说”,不知是敷衍还是有意的,我应承了下来,于是在两个陌生人间,老教授和学生间达成了一个约定,就是我中午过来吃饭,他带着铁片给我看,继续讲他的故事。
几天过去了,我今天突然想起了当日与老人的约定,心里变得很惭愧,我失约了!我后来忙着材料的事,竟把这事忘了,那天中午和同学约去外面吃饭了!我不知道老人是否带着他的凝聚了他智慧光芒、见证了人生片刻辉煌的铁片以及满腔的人生经验,来赴约了吗?有没有一个人枯坐到食堂打烊,带着失望和落寞而归?想到这些我很不安,一个耄耋老人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可能被人失约过很多次,年轻时尚可不追究,可是在人生不多的剩余岁月里每次失约于老人而言是对其生命的辜负,他选择沉默或是微笑地面对?我已无从知晓,我想中午去赴那场迟到的约定,或许老人已不在,但总归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个世间多的是逢场作戏的约定,如“下次请你吃饭”、“改天再约”、“记得要常联系”,可是后来呢,全无了踪影,我们都心照不宣地把这些归为客套,于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假思索地和别人约定,却又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也是出于客套的需要,然而总有部分人认真地对待了,他们无疑才是最可敬的人,不圆滑不世俗,展现着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该有的本色。但认真的约定是否会活的太累,不,这叫活的认真,不负于人,更不负己。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授权方式为: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