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于我,是慈父、是良师益友。从小到大,父亲陪伴我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记忆时光里,我和父亲之间有太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藏着他对我的一份沉甸甸的爱。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最想对父亲说的就是这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
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可是回想起那些日子,我却不曾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清苦。因为父亲从来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丝毫的委屈。他和母亲总是尽可能的每天给我们姐弟三人一些零花钱,尽可能地给我们添置好看一点的衣物。除此之外,父亲常常给我们读书讲故事,也常常给我们寻回新的书籍,(虽然大多时候是别人看过的)这些都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快乐。现在想想正是父亲把我引上了最初的阅读之路。
父亲是个爱读书的人,虽然由于家庭原因,他没能和他的同学一起走进过高等学府学习,拥有的也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但父亲对于书籍,有一种深切的喜爱。空闲时间,他常常一书在手,沉醉其中,有一种莫名的快乐在脸上。小时候的我总是很好奇,那书本里面究竟有什么。
父亲也喜欢给小孩子讲故事。记忆里难忘那些月色如水的夏夜。彼时我们姐弟三人和邻居的一帮小孩子,舒服地把自己放倒在凉席上,各自摇着一把小小的扇子,在稻香里,在蛙声中,陶醉在那些美妙的故事里。父亲是个有趣的人,讲到关键处,他每每会故意卖个关子,任我们百般的央求,也只来一句“且听下回分解”。于是小孩子们便是百般讨好,有扇扇子的,有揉肩捶腿的,有倒茶的,父亲便撑不住我们的热情了,接下来便让我们听得个尽兴。
那些动人的故事让我着迷,我常常会缠着父亲一遍遍给我讲。遇到父亲忙的时候,他就会递给我一本书,跟我说故事都在书里。这样一来我对那些书本便有一种好奇,有一种渴望。时间久了,我便迷上了读书。因为读书,也常常会忘记做母亲吩咐的事情。母亲批评我的时候,父亲总是会笑着阻止,说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
现在还能清楚的记起,在老家那所小小的院子里,每逢下雨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爷爷、父亲、我们姐弟三人,人手一书,或坐或躺,各人自得其乐,不到吃饭时不放下。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屋里屋外地忙活,有时候母亲也颇有怨言,但碍于爷爷的面子,她也不好多说,最多淡淡的说一句,“读书是能当吃还是当喝?真拿你们没办法。”
二
我是个恋家的人,离开父母的日子,总是会感觉孤独而忧伤。父亲知道他的女儿不是那么坚强。于是在我外出读书的几年时光时,除了抽空去看我,还坚持给我写信,给予我温暖和坚持的力量。
至今还清楚得记得,父亲送我去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天气特别的热,报到的同学个个脸都被晒得红朴朴的。父亲忙里忙外地办好手续,把我的行李安顿好,把床铺上,蚊帐也都挂好。我给他买了水,但他也没顾得上喝一口。帮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后,时间也不早了,他急着去赶车,我送父亲到校门口,尽管不想让父亲担心,但是不争气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父亲看到我的样子,又折回来嘱咐我一番,才不放心地匆匆离开了。
那时的我,想家想得厉害。书信写得很是频繁。信中更是问了父亲诸多琐碎的问题。甚至于小猫小狗、小花小树的情况也要询问一番,过后自己想想也觉得很是好笑。父亲的回信总是特别及时,也很细致。每一封家信开头都是“家中一切安好,勿念”,接下来便会把我想知道的一切都细细说一遍,然后再给我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读着这些家信,我总是会感觉很温暖,很安心,这样一来,入学伊始的那些难过和不适应很快就消除了。
慢慢的习惯与父亲在书信里交流,那时的我竟然没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都是一股脑地写在家信里。过后想想我自己不是个省心的孩子,想想父亲读到我的那些少年“强说愁”,该是如何担心自己的孩子。记得有一回,我说了自己感冒发烧,难受的厉害,其实也只是想跟父亲撒娇吧。父亲收到信后,居然急急地坐车赶来看我,彼时我已无任何不适症状,看到父亲的风尘朴朴出现在我面前,我心里很是自责。
后来,我和同学们相熟起来,学习生活也渐渐适应,思家的心不是那么急切了,家信写的越来越短,但父亲的回信依旧很长。信中写的都是好的事情,不曾有过会勾起过我难过的字眼,那时的我读父亲的信总是感觉很享受,却没有理解信的背后父亲刻意隐瞒的生活的艰辛,父亲以他的方式,给了女儿一方晴朗的天空。
就这样,父亲的家信伴着我度过三年时光,给了我最真切的呵护和温暖的爱。后来由于搬家等原因,那些家信大多都遗失了,偶然读到余下的几封,心里依旧很感动。在通讯不发达的那时那地,父亲的家信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匆匆,岁月染白了父亲的头发,苍老了他的容颜,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只是对孩子的那一份爱依然没有丝毫的改变。
只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与父亲之间似乎疏远了很多,我不像从前那么亲近父亲了。每次回家,我跟母亲有唠不完的家长里短,一些私密的话,也只愿跟母亲说。跟父亲的对话明显少了,有的时候三言两语之后就冷场了。每次打电话回家,就算是父亲接的,我也是习惯张口就问,“我妈最近身体怎么样?”有的时候回家,也有礼物带回,却大多是给母亲的吧。
但是父亲也不计较我们的态度,只要我们回家他就开心。每次得知我们要回家,父亲总是早早就到集市上置办好菜肴,并且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们姐弟什么都不要买,直接过去吃饭就好。很多时候,我们也乐得享受这样的时光:我们坐在院子里聊天,几个孩子跑里跑外,大声的笑着闹着。父亲忙忙碌碌的杀鸡宰鱼,母亲在灶前忙活着,一盘盘菜端上桌子,香气轻轻地飘过来,让人忍不住胃口大开。一顿美味大餐就此拉开序幕。
每次吃完后,家里的新鲜蔬菜,我们每个人都要带上一包。其余时间里,只要家里的新鲜蔬菜下来了,父亲都会及时采摘,分成三份装好,然后往返十几里路,送到我们姐弟三人家中。有时我跟他说不需要送的,我们都住在镇上,买菜自是很方便。他总是说,自家的蔬菜没有喷农药,是纯天然的,买来的哪里能比得上?
如今父亲的渐渐老了,但是他操心的地方更多了。父亲年青时不会做饭,衣服也没有洗过几次,可近几年因为母亲多病缠身,父亲包揽了家务,细心的照顾母亲,及时带母亲诊治。母亲逢人就说,多亏了父亲,她的身体才有今天的样子。
母亲还说,父亲在家总是惦记着这家、那家,有些好吃的东西总是留着预备我们去吃。现在他操心自己的子女,甚至还关心着孙子辈的教育。可是唯独不关心自己,生病了从不主动跟我们说,他总是说头疼脑热的,撑撑就过去了,他不希望孩子为他担忧。那次他出了车祸,被救护车送到了中医院,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手术后醒来,看到病床前一脸焦急的我,还是虚弱地笑着安慰我说“不碍事的,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
父亲就是这样倔强的一个人,对他的孩子,永远尽心照顾,永远在付出,而且总是报喜不报忧。就算儿女们冷落了他,他也不放在心上。有父亲在,我们姐弟三人总感觉心里踏实,有了依靠。作为女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家中一切安好”。
我的父亲,你可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