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奔放的李白

李白的一生不是在游历天下就是在干谒王公,他的人生似乎过程的意义远大于结果的价值。用句现代人好用的话说,李白永远都在路上。他的初心当然不是要去旅游或者流浪,而是要实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早期的游历是为了增长见识,干谒则是为了寻找腾达的捷径。目的是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的志向绝不仅是步入仕途,获得一官半职,求取一般的功名利禄,而是要辅佐明主“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最终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因为志向异于常人,自然才华也要异于常人,行径更要异于常人。李白的一切都显得与众不同。甚至他的身世都有些诡异。关于他的出身就有上十种说法,大都断定其乃王族宗室之后,也有学者考证他是“西胡族类之深于汉化者”,或者汉之苗裔,胡之身躯的混血儿,只有个别说法认为他是普通家庭之后。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明曹学全《蜀中名胜记》云:“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关于他的近代祖先,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李白自己也很少提及,似乎讳莫如深。其祖籍为陇西成纪,自己则出生在绵州的昌隆。李白绝对是个文学天才,同时也是个好学之人。五岁时即发奋读书,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他自云:“五岁诵六甲。”少年时即写诗撰文,并得到当地名流的奖掖推举。在读书为文之际,他还苦练剑术,任侠好武。后来还专门学习过纵横术。十五岁时,他就开始了慢慢干谒之路,游历四川各地并拜会地方官长。在《与韩荆州书》中他说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因为诗文上乘,又善于击剑,且性格豪迈,胸怀大志,李白从来都是信心十足,不惧见任何达官显贵的。

二十四岁那年,李白离开故乡,顺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下扬州,北上汝州,途径陈州,至于安陆。在那里,他完成了他的首次婚姻,妻子是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真正的大家闺秀,书香门第出身。那年李白二十七岁,从此在安陆安了家。虽然成了家,但尚未立业,李白的干谒之路也不会因为成家而止步。在安陆,他曾多次谒见本州长史裴宽,希望得到援引。因为长史之职责本就当为本州甚至朝廷举荐人才。一开始裴宽还很赏识李白,但因遭人谗谤,裴宽渐渐对李白开始疏远。李白于是上书自白,但终为所拒。虽然,但《上安州裴长史书》却写得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他剖白心迹道:“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若用,我必有气贯长虹之势,易水诀别之勇。若不用,我便另寻伯乐,展翅翱翔。后来李白还拜谒过韩朝宗,同样上了一封《与韩荆州书》,文章先是把韩朝宗狠狠地夸赞了一通,同时不忘把自己好好地自擂了一番,提出“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接着表白“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意思是你既有荐人用人的话语权,何妨帮帮我李白。若能助我一臂之力,我一定唯你马首是瞻,全力效命于你。这两篇自荐信,中有许多赤裸裸的拍马话语,毫不含蓄避讳,当事人听了必然如沐春风,而读者看了却丝毫不觉得低俗厌恶,反而觉得李白这人很可爱很磊落。像这样大肆地讨好权贵、毛遂自荐的行径,恐怕也只有李白才能想得出,干得来。可惜那个裴长史和韩朝宗,没有慧眼识英才的眼光器量,错过了李白这个千古奇才,因为李白这两篇著名的自荐信,两人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识千里马的不良名声。

因为没有得到地方官员的推荐重用,李白索性前往京城长安,谒见宰相张说等王公大臣,但均无果。数年穷愁,潦倒长安,纵酒市井,落魄他乡,李白最后只能铩羽而归。他东入开封,上嵩山,始生隐居之意。后下洛阳,访友论诗,借道回到安陆家里。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之桃花岩,耕田种地、读书赋诗,过了一段田园生活。那年他30岁。

或是因为出身之故,或是因为不屑科考,李白一心想的是通过拜谒王侯乃至皇帝,直接进入官场,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考试和入幕这些唐朝士子们常常采用的入仕方式,在李白眼中都是属于迂徐和缓的路径,他是等不及的。要么失意,要么鲤鱼跃龙门,直达高处,甚至直达天听。正如他自己所言,“一经品题,便作佳士”,因为他确有“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华,怀抱经天纬地之才,岂能蹉跎于低层下僚。一出场就要惊艳天下,一飞翔就是鹰击长空。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将干谒之路进行到底。

开元天宝年代,是整个唐朝最开明最鼎盛的时代,唐玄宗不愧为一代雄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赫赫之功。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帝国,也为了成就自己千古一帝,他大量延揽人才,为己所用,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正是因了当道者的开明,时代对人才的渴求,李白才会坚持走干谒之路,而且他坚信能够走通。在拜访各路王公贵族和地方官长的同时,李白游历了江南、荆楚、中原,京洛等地,结识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像孟浩然,王昌龄等,与他们频繁地酬答唱和。大约在他40岁左右,夫人许氏去世,他带着子女离开安陆定居于东鲁。与韩准、裴政、孔巢父等人常酣歌纵酒,吟诗作赋,时号“竹溪六逸”。

公元742年,因为卫尉张卿和朋友元丹丘不遗余力的推荐,李白得以献诗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得到其高度肯定和赞誉。重要的是,李白还认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其时在诗文方面已经誉满朝野,加上地位高崇,资历极深,完全可以左右文坛风向。他一直热爱修道,有着超然权势之外的特殊身份,连皇帝都敬他几分,王公贵族对他都高看一眼,他的人缘极好,关系也很深广。所以李白认识了他,算是多年干谒找到了最对的人。那时李白虔诚前往贺知章修道的紫极宫,拜会了这位具有仙风道骨的前辈诗人,并恭敬地呈上多年的诗歌精华。贺知章对其中的《蜀道难》和《乌栖曲》极为欣赏。李白华美的诗歌和卓然的风采令贺知章叹为天人,赞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甚至誉其为“谪仙人”。一时李白之名盛传于长安王公贵族之中。

天宝元年,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鼎力推荐之下,李白的诗作终于进入唐玄宗的法眼,而且唐玄宗一读便惊叹其才华,钦慕其高义,立即下诏召见李白。42岁的李白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皇帝诏令李白入京觐见。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干谒多年,李白终于等到了最高层的回应,叫他如何不欣喜若狂。但这也暴露了他的政治上的不成熟,稍一得意,非得大喊大叫,唯恐他人不知,如此不引起他人的嫉恨才怪呢?但他可管不了那么多,该痛快时就尽情痛快。进宫朝见的那天,玄宗降辇而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皇帝亲自下车降阶迎接还罢了,赐予饮食也不算特别稀有,但亲手调制羹汤,这可是少有的历史奇闻。放眼整个唐朝甚至历朝历代,似乎没有哪个诗人享有如此殊遇。仅此一遇,就值得李白炫耀一生。

唐玄宗除了听李白谈诗以外,当然要考以当世之务,而李白多次游历两京荆楚蜀地山东江南,足迹几及大半个中国,非常了解社会人情,可谓见多识广,加上饱读诗书,学问博洽,所以对答从容,成竹在胸。唐玄宗大为赞叹,当即诏令李白为待招翰林,陪侍自己左右。每有宴乐祭祀游玩,即令李白笔墨相随,赋诗纪文。因为诗文优美,词赋铺张,唐玄宗很是满意,故李白常获御赐锦袍美食。得侍皇帝之侧,荣宠越众,李白成为万众瞩目之政治新星,不知有多少文人士子羡慕嫉妒。但今日作《行乐词》《清平调》,明日作《出师诏》《和番书》,李白对做一个专供颂文美诗的御用文人日渐感到厌倦,自己的政治才华根本无法得到施展,却成了一个专业的吹捧颂扬能手,这让志向远大的李白情何以堪。于是他开始纵酒解愁,自我放浪,与贺知章等八人常相邀饮酒,号称“酒中八仙”,每每酩酊大醉,天子呼之不朝。

有一次李白喝得人事不省,恰逢天子急召起草诏书,手下赶紧以冷水激面,方才略为清醒,竟然引足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是最得唐玄宗宠幸的宫人,朝中政要都对他巴结唯恐不及,李白却对他当众羞辱,这让高力士怀恨在心,经常暗中断取李白诗中易起歧义者,到杨贵妃面前去挑拨离间,杨贵妃因此暗恨李白,每次当唐玄宗要重用李白之时,杨贵妃总要想方设法搅黄,并多进谗言。慢慢地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李白见一时难有作为,继续下去恐怕还要遭到陷害,毕竟伴君如伴虎。于是主动提出退隐回乡。唐玄宗对他还算仁义,准予赐金放还。李白短暂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身居至高层,终日陪伴天子,除了撰写一些没有多少文学艺术价值的应制诗文,政治上毫无作为,李白的天庭之行,只能算是坐了趟过山车。

离开了官场束缚,李白又回到了当初的自由状态。虽然他没有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为曾经得到唐玄宗的极度荣宠,皇帝为之调羹的佳话早已风闻天下。李白在人们心中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如果不是后来他在政治上犯了幼稚病,凭着他的传奇经历和盖世才华,他完全可以徒身吃遍天下,受尽士子们的崇拜和礼敬。李白虽有远志,但政治上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他把政治看到太纯粹了,以为只要满腹才华,只要高层看中,就能如愿以偿。这两者他都具备,却以失败告终,被囚还差点被杀。政治其实是很黑暗有时也很险恶的,需要懂得厚黑学,像李白这么一个热情单纯的人,哪能处理得好各种关系。虽然唐玄宗这个代表权力最高层的人对他一开始很是喜爱欣赏,但架不住身边一众妃嫔宫人还有朝中羡慕嫉妒心怀叵测者的联合谗毁排挤,他又不善藏拙隐晦,不善与人敷衍,赶出政治中心只是迟早的事,好在他自己也觉没趣,主动提出回乡,要是呆久了,没准被那些阴险小人找个机会给报复陷害了。

从42岁进场,到44岁离场,李白在官场只呆了两年,但是在最高层见识历练的。离开政治旋涡对李白来说其实是上苍最好的安排。从此之后,李白更是畅游天下,他说自己“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下真是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从长安出来后,他即开始进入漫游生涯,正在此时,他才得与杜甫相见共游,这是一个光辉灿烂时刻,两个伟大的诗人实现了历史性的会面,有人认为这是太阳和月亮的交相辉映,其时著名的诗人高适也参与了聚会,像是闪烁在日月之旁的明星。他们畅游梁宋,纵猎梦诸,谈诗歌,叙情谊,不亦快哉。次年李白又与杜甫再游东鲁。并写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后因怀念杜甫而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也写有不少怀念李白的诗篇。可见两人的友谊是很深厚的。游完梁宋,回到东鲁。未几,李白又南下越中,金陵,并由扬州入皖,50岁时,李白才回到了鲁郡。数年之间,他足迹遍及东南地区的城乡山水。

51岁时在梁苑迎来了他的第二次婚姻,这次的结婚对象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也没阻挡他游历的步伐,他北上邯郸,幽州,在边关学习骑射,登黄金台痛哭。接着南下魏州,西北入汾州,然后回到梁苑。仅仅一年后,他又来了个东南游,取道金陵入皖南到宣城。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家南下自梁苑经洛阳上西华山,到达宣城,然后进入吴越地区,不久与夫人隐居于庐山。这时永王李璘三次遣使相召,李白头脑一激动,便欣然入幕,随军南下。岂知永王有觊觎天下之心,叛乱很快就被平息。李白受到牵连,以反叛之罪被判流放夜郎。好在名将郭子仪及时出手援救。郭子仪那时已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流砥柱,之前郭子仪犯事,李白帮他解决了问题。这次郭子仪投桃报李,拿出自己的职位头衔作为条件对他进行疏救。朝廷终于把李白赦免了。

自由了的李白心情大好,当即写下《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愉悦之心一读了然。被赦后,李白回到寻阳,不久又坐事下狱,夫人宗氏和一众朋友奔走营救。刚好友人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拟赴河南,经过寻阳,把李白释放并辟为行军参谋,但没过多久李白便辞职回家了。之后他主要在江南一带游历,往来于岳州、襄州、豫章、庐山、金陵和宣城之间。公元762年,李白在当涂养病,后病重,“枕上授简”,将自己所有的诗文委托给族叔当涂令李阳冰编集。是年冬,李白病逝,享年62岁,去世前赋有《临终歌》。可以说,李白毕生都在写诗,直至人生最后一刻。而且他一生都在游历,是真正的行吟诗人。

李白的人生很简约,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游历,二是干谒,三是写诗。可以说,他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大江南北,整个唐朝没有哪个诗人做到像他这么见多识广。幸遇唐玄宗前他基本都在到处拜谒王公贵族,期望能够一飞冲天,最后他成功了。虽然他没做过什么大官,仕途也及其简略,但他却直达圣听,在最高权力代表面前晃悠了两年,看尽了人间繁华。当然他一辈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还是为史册和后人留下了数百首精彩绝伦的美丽诗篇。

李白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今存900多首,《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他27首。他的好诗太多,几乎篇篇精到。各类体裁他都兼善,古体、乐府、歌行、律绝无所不能,尤其以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歌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绝句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盛唐诗人中,王昌龄号七绝圣手,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高适岑参歌行极佳,而李白一人在歌行和绝句方面皆可与他们分庭抗礼。李白诗歌的内容大多以描写山水风光、抒发内心情感、朋友赠别唱和为主,也有不少写边塞风情、宫女幽怨,或者同情黎庶、讽刺权贵的作品。李白的诗概括起来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思想的深刻性,二是情感的浓烈性,三是想象的瑰丽性,四是风格的飘逸性,五是语言的天然性。

李白的思想性隐藏在抒情与描绘之中,并不刻意,偶尔露峥嵘,却令人体味无穷。比如那首著名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因为诗中带着强烈的情绪,读者容易被他的情绪说感染,而忽略了其中千古不易的道理。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古来圣贤皆寂寞”,看起来似乎是在自说自话,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到现在也还不过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加以应用。同样,在《把酒问月》中亦现人生深悟: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照今人,亦曾照古人,今人古人皆共同一轮月,由此自然引发人生苦短,不如饮酒的感叹。这种参透人生的体验就在李白描绘的景象里,就看读者能否瞬间捕捉到。这类藏在诗中的闪光思想比比皆是,像《上李邕》中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江上吟》中“功名富贵若长在,汗水亦应西北流”,如此等等,此中有真意,处处皆呈现。

李白诗中最为饱满最为动人的是他浓烈的情感。他的很多诗歌并不表现特别的意义,但只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毫不节制,激烈奔涌。如他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世道险阻,举步维艰,乃至心绪茫然,然后自我激励,重拾信心,诗中情感一波三折,变化多端,从低沉徘徊到热烈奔放,极易抓住读者的心导引读者的情绪。他的《侠客行》也是一首热情奔放的好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多么豪迈,多么快意,诗中透出的侠气,英气,直逼人面,让人分明感受到诗人的英雄豪杰风采。这种直抒胸臆,气势充沛,荡涤人心,沸腾人情的抒情诗在李白的作品中实在是太多了,像《蜀道难》《月下独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皆是感情澎湃之作,大有一泻千里之势头。甚至是一些送别诗也情谊深厚,感人至深。像《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赠汪伦》等。瑰丽的想象是李白诗歌异于常人的重要因素。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深刻的思想,开阔的意境,更不可能发人深省,引人遐思。最能体现李白想象力的当属《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场景意境都是他虚构设置的,极具浪漫性,宏大性。特别是其中那段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状态下所见之景境,更是绚丽多彩: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他的想象不仅体现在意境场景上,还体现在使用夸张手法上。比如《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三千尺,从九天倾斜而下,让本来平常写景的一首诗瞬间便成为卓然于众的杰作,这便是夸张想象的力量。还有他写燕山雪花时用“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送别王昌龄时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写自身愁情时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出人意表,收到了难以想象的奇效。论及总体呈现的风格特征,李白诗歌表现为飘逸性。有人说他的诗中有豪放者,有飘逸者。其实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豪放到极处自然飘逸,而飘逸必然自豪放始,看似又分别,实则为一致。正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既可说是豪放又可说是飘逸,因为诗中描绘了美妙的景致,壮丽的山河,又寓寄着诗人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是以会呈现出豪迈飘逸的整体风格。他的《少年行》《塞下曲》也都体现了这种乍看豪迈潇洒,细思飘逸自信的特色。李白诗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清新明快,自然流畅,人人都可读懂,却绝不低俗浅白,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天真直率,毫不雕琢,音律优美,节奏和谐,富有民歌气息。如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都近乎白话,孩童能识。但细细品味之下,深觉精练优美,意味深长。前者思乡之情尤为深切,后者闲适之情更加突显。李白之诗,每个特点都超出常人,合在一处,更显唯一。他和杜甫成为唐代乃至整个历史诗坛的高峰便不足为奇了。时人后人对他唯有景仰,故而好评之声历朝历代从未或缺。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高度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居易深为李杜所折服:“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韩愈在《调张籍》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感叹道:“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黄庭坚认为:“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严羽《沧浪诗话》比较李杜二人云:“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杨慎在《周受庵诗选序》定义道:“李太白为古今诗圣。”王世贞云:“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现代诗人余光中膜拜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一人就抵半个盛唐,余光中所言即使有所夸张,实不为太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漫游在云海的鲸鱼阅读 679评论 0 1
  • 作者:七年级五班张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拖拉机公主阅读 588评论 0 4
  •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
    若相惜不离_1d28阅读 430评论 0 1
  • 汪新怡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 “诗侠”之称。有...
    7c849cc09096阅读 320评论 0 3
  •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 “诗侠”之称。有《李太白...
    魏v宁阅读 42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