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南
1
我所有的转折都是从不合群开始的。
我有过漫长的一段时光,总想着如何去讨领导欢心,讨同事喜欢,如何去做一个合群的人。即使是最不想参与的话题,也要插进去几句。即使是最不想待在一起的人,也会努力附和随行。我甚至不敢让自己形单影只,虽然我喜欢,怕的是别人说自己不合群。
现在想来,那段时光正是我最累,也最贫乏和最孤独的。
这种心里的疲乏和空虚有一天终于爆发。那一日,我突然就厌倦了每天中午和那固定的两个伙伴散步,厌倦了那永无休止的对单位的吐槽和对婆婆妈妈的指责。
然后,我勇敢地打破了这种局面,一个人在旁边租了间小小的工作室。从此之后,我就不再去刻意附和,而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读书写字,分享上课,美不胜收。
尝到了不合群的好处后,我越发喜爱独来独往,也越来越不爱说话,或者说不轻易说话。
工作的时候,我埋头工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让领导放心。与之无关的一切,我都自动屏蔽。休息的时间,我一个人在校园漫步,在花园里思考,或者在树下读书,打八段锦。远远的见到熟人,我避之不及,深恐他们前来寒暄打扰了我的清幽。而实在躲不开的寒暄,我会很快岔开话题让它结束。我愿意一个人散步,不约人,也不轻易接受人的邀约。
我觉得我真是越来越不合群了。
但是我竟然如此享受。而在这份不合群里,我似乎开始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领导的表扬多了,同事的嫉妒少了,我的心灵更加斑斓广阔了,自动靠近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把我的变化看成一种优秀,或者看成是一种对优秀的激发,那么,这一切正是不合群造就。
不合群让我从表面的浮光掠影沉到海底,贪婪又有步骤地吸取生命的营养。
2
小雅和小藏是我在互联网上认识的两个女孩。她们一个大学刚毕业,一个还在读。在茫茫人海中,她们的优秀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吸引着我去关注。
后来发现,优秀的她们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都写得一手好文章。小雅的文,如其名,沉静典雅,古朴中释放华丽,读来口齿生香;小藏的文,以优美的文笔阐发非凡的思想,读来心中激荡。
比如都很爱自己的专业。小雅是书法专业,她的字早已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等的老辣,却依然坚持日复一日练习;小藏是设计专业,她的作品,从技术到审美上都令人惊叹,却依然在努力精进。
比如都长得美。除了天生的美貌,还有后天努力修炼出的气质。
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有那么一点不合群。
从她们的言谈和文字里得知,在注重社交的大学生活里,她们都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喜欢一个人去旅行,喜欢一个人去兼职赚取生活费……
刚满20岁的小藏说:“我百分之九十的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度过的,我从来不会因为维护人际关系去参加无意义的聚会。我不害怕孤独,我只害怕时间的流逝”。
我是如此欣赏她们。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懂得,要用不合群来换取更多的时间。比我早了好多年。
所以,她们已然如此优秀。
优秀的背后,从来都是对时间的珍视。而对时间特别吝啬的人,根本无法合群。“自律到没朋友”果真不假。
3
刻意合群,只会让自己很累,并且失去太多。因为大多数时候的合群,意味着个性的消除,思考的迷失,意味着对普遍性的吹捧,对世俗的追随。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人的合群程度,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比如我曾经有过的那段时光,因为总想着要合群,所以常常纠缠于一些不必要的人和事,甚至对自己不喜欢和不喜欢自己的人,也要凑上脸去讨好一番。当单位里的女人们一起嚷嚷着买东西时,即使不需要,也会跟着瞎起哄购买一份,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浪费钱和时间,而是让自己的时间和钱同时失控。
结果当然不好。那段时间,我几乎没读什么书,也没写什么文章,心灵越来越枯竭。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挤进了一些所谓的圈子,但看上去,我似乎终于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我和他们站在一起,就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看不出你我他来。
走过那么艰辛的路,付出那么多的努力,不过是为了成为毫无特色的芸芸众生的一员。想想,便觉得无比可笑。
而等我真正停下脚步,走出这种状态时,我才发现,原来是刻意合群让我失去了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导性。而当初所介意的圈子,实在太小,不过是大江大海中的一条小水沟,不过是蓝天白云下的一片小树叶。
外面的世界那么广阔,你只有停下刻意合群的脚步,才能触摸。
4
所谓合群的真正意义,是指不尖酸刻薄,对世事有理解包容之心,与外界有沟通之力,与人相处之时,能让他人有舒服之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群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
能力可以深藏,也可以展现,它收放自如。状态则是外在的,浮于表面的,它倍受牵制,并非本质。
在该展现能力的时候,你能够展现出来,就是合群。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时空里,在对待某件具体的事情上,你若表现出合群的能力,你就是合群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的人只会让人记住他的优秀,而非平时的沉寂。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样的人也只会让人心悦诚服,这是千古智慧。
因为更懂得不合群和合群的辩证法,那些平常不合群的人,反而会展现出比他人更合群的能力。
依然说说我自己。寻常时日,我是不合群的独行侠,但是在我的网络写作课堂里,我可以滔滔不绝。我能够用心灵去感应每一个远方的小伙伴,发现他们的优点、特点,并且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写作和写作以外的诸多问题。
比如小雅和小藏,在社群里,她们展现出了超强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分享助人的品质,这也让她们成为了人群中颇受欢迎的小星星。
不合群的时刻,养育和放飞心灵,积蓄力量,是为合群时刻的高光与闪亮做着最好的准备。
而你的合群,可以有选择的,你不需要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合群。合群的最好状态,恰是精神和灵魂上的相引相吸。
5
不合群的人往往活得更从容,更闪光。
他们是真正爱自己的人。他们懂得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他们盯着前方,奋力奔跑。他们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只追求自己所想所需。他们相信“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演员韩雪,气质冷傲,有距离感。很多人因此而不喜欢她。然而,近些年,人到中年的她却越来越火了。这要得益于她的实力:在《声临其境》里,她场场表现堪称惊艳,曾一人分饰八个角色,自如切换,完美演绎;在TED国际化舞台脱稿演讲,长达15分钟,精彩至极;为《泰坦尼克号》配音,纯正的英语、出色的表演,简直无懈可击。正是这样的实力把那些不喜欢她的人都征服了。而这种种,于她而言,不过是积蓄已久的水到渠成。
这一切优秀的背后原来也是不合群造就。
比如拒绝何炅请吃饭的那次,便是最突出的表现。在录制完《口红王子》后,何炅习惯性地请参加录制的演员吃饭。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韩雪却拒绝了,理由只有五个字:回家写作业。
人到中年,还要写什么作业呢?难道是借口吗?即使是真的有事,难道你不用吃饭的吗?
但韩雪就是拒绝了,想都没想,干脆利落。并且,她是正儿八经地回家写英语作业。每天自学两三个小时的英语,她已坚持多年。
以暂时的不合群换取自己的自律和自爱,最终赢得更多人的爱。比起圆融的小聪明,这才是大智慧。
据说孙俪也是这样,她在拍《芈月传》时,几乎不接受外界采访,也不参加剧组聚餐。她常常一个人躲在一边,默默地背台词,看上去要多不合群有多不合群。但是只有她知道,她是舍弃了陪孩子的时间来演戏的,所以台词上要一次过。因为这种努力,再长的台词在孙俪那儿都不成问题。孙俪最终凭借芈月的角色获得了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
成功之后,人们谈起来便都是你的努力,而非不合群。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谈起孙俪的特立独行时,也是笑笑说“她真是最努力的一个”。
所以,再好的合群也要实力来支撑,否则终究只是个外壳。
让自己变得更好就是合群的最好法则,也是最高境界。因为,当你真正闪着光时,你就成为了大海,平静,包容,不动声色,却在静静的等待中,吸引着无数涓涓细流、大江大河奔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