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前几篇《中庸》文章,逐步的去揭开了《中庸》的面纱。有人说,周庸是四书里边最难的一部书。其实在理解程度上面,确实会比其它的经典在入门的时候要略微要高那么一些。但是我们在《中庸》的这个世界里去慢慢的领会,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合乎法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是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秩序井然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说的是如果我们能够很的去处理所有的情绪,就是人生的这个“情”的话,人生的整个“局面”就大不一样了。这个“未发”,我把它叫做“中”,就是那些情绪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一种内敛的方式在我们的内在里进行“修心”。如果表露出来了它就不是“中”了,要“发而皆中节”,喜怒哀乐的这些情绪要去找到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要符合一定的度,这个就叫“中节”。如果达到了“中节”的这个程度,那么就叫做“和”,也就是情绪表达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是适度的。这就是“中”和“和”
当今很多人都在问,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你看《中庸》其实早就在谈这个课题了,情绪在我们内在里去“修心”不轻易表露,叫做“中”。情绪表露出来了,但是恰到好处,我们就把它叫做“和”这就是对于情绪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
儒家的修心方法的最重要的儒就是内观,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在修心的方法上面,很多的人都要多关照自己的内心,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所以不要轻易的把你的情绪表露出来。
很多人完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我高兴我就要笑啊,我悲伤我就是要哭,这个就不是“中”的方式,你就会显得特别没教养,会显得格格不入,然后你也很难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存。所以好多的时候,人要有一种内观,就是把情绪放在自己心里,这个也不叫隐忍,当情绪它在你的内心里存在时。你要有一个“觉”之力去“修心”,而不是在任何时候不同场合地去选择把它给发泄出来。
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有很多人做不到,其实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不要过分,这就是适度。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比如在社交场合怎么做是礼貌的,怎么做是不礼貌的,你的喜怒哀乐的这些情绪的宣泄表达,它都要在“礼”的这个范畴之内。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不要让别人烦你。就是我们情绪的表露,不能让别人厌恶我们。比如一高兴起来,我就狂喜,可能别人正有什么事烦心着呢,一看你在旁边,完全不加掩饰的那个状态,他心里就会生厌,觉得你毫无同理心,毫无同情心。再比如说你去参加葬礼,可能你最近遇到了很好的事,你心里很开心,但你去参加一个葬礼。你就需要适度的去收敛你的情绪,你不能在那个场合,在别人都在叹气的时候,你到处去说,自己最近遇到的好事。
其实《中庸》所讲的一听好像是极度哲学。但是实际上它就是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分分秒秒的智慧。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本”的意思,其实最原始就是指草木的根,根和本,它其实就是个同义词。“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就是没有表露出来的喜怒哀乐的这些情绪,它就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别的问题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出来的。比如“情”它就是我们很多问题出现的一个根源,就好像是树的根一样的,而因为“情”出现的所有问题,就是树干,树枝,树叶,是表面的现象,所以解决人生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入手。
好多人说情绪的管理就是去控制情绪,就是我不让情绪表露出来或者我咬着牙忍着,有的甚至用一些比较偏激的方法,但这个是比较表层的去处理情绪的方法。其实我们经常说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我觉得情绪是管理不了的,至少是管不了的。你表面上你能控制住就是管它,即便是你能控制住他,一定会在你的内在里“发酵”,慢慢的会“发臭”。所以很多人他的生理会出现问题,比如说胃痛,心口痛,肩颈很疼痛或者头痛,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情绪“发酵”“发臭”引起的,在我们的内在里情绪没有得到梳理,没有得到释放而产生的心理病症。当这些心理病症表现出来是生理的疼痛,就是身体已经在报警了。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也要让情绪在内心是一个释放和舒缓的状态,所以为什么我很提倡大家要读书打坐,因为读书和打坐就是调节我们内在的综合之道,就是让我们的心能更宁静。
“本”一定是“中”的,就是你的情绪本身在你的内在里是“中”的状态,而不是“忍”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全然的克制的状态,它才能够得到“中”。所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那“和也者”就是情绪抒发出来的是适度的,那么“天下之达道也”,你就达到了一种遵循自然法度的状态了。
最后一句话叫做“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当我们达到了“中和”,天地万物就各安其位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如果我们能做到“中和”,那我们可以解决好多的事情,比如说我们教育子女,第一,能够内敛情感。第二,当表达出来的时候也要适度,有时候你就该适当发发火,你就要表达出你的愤怒。有时候,你也要把你对孩子的那种欣赏表达出来,但是都要有合适的时机,就是“发而皆中节”你就能把教育的问题处理好,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温和而坚定。
“中和”可以去解决我们很多很具体的问题,也可以让我们身心和谐,让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有良好的修养,再往上说,它可以把天地的次序摆正,让万物都得到生长,发育,如果我们能够尊重人情,尊重物情,那天地之间的次序它就排定了,比如说,上级就是上级,下级就是下级,儿子就是儿子,父亲就是父亲。同时所有的东西他都能相生相养了,它就能自然生长了,所以天地之间就真的没有什么“中和”之道,解决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