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喜怒哀乐,时时牵动着我们做父母的心,如果你的孩子在外面和朋友闹了别扭,闷闷不乐,你是否也会着急揪心,恨不能赶紧替孩子解忧呢?
如果是这样,不如一起来看看这本桥梁书里面的一个故事,跟着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四步走,轻松协助孩子做好情绪疏导,如何?
这本书的名字叫《讨厌生气》,而我们要看的是第一个故事《只让我当猫咪》:
桥梁书《讨厌生气》
目录
学习四步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情绪发生的原委:
故事场景
两个小姑娘主人公丹丹和略大主人公一点的孔智媛一起过家家,孔智媛让丹丹做猫咪,而且是“小”猫咪,所以丹丹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而孔智媛扮的大姐姐,就可以去海里捕鱼给猫咪吃。
当丹丹抗议时,孔智媛又让丹丹做病猫,她则负责买药照顾病猫。
丹丹再提出抗议表示也想当大姐姐时,孔智媛居然成了妈妈,丹丹想让智媛扮演的小猫咪,居然在这一幕被孔智媛病死了。于是,丹丹气愤地推了一把智媛的胸口,智媛躺倒了,并且大哭。两个玩伴不欢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无言的结局
前情分析
前面这一系列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两个女孩中,丹丹性格较软弱一些,而孔智媛则是那种掌控型的孩子,整个一个小御姐。在这个扮家家游戏中,智媛就是个主角,而丹丹则沦为了道具似的小配角。经过三次抗议,似乎每次都有一点效果,但是本质上丹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依然是个活动的配角道具。
从前面场景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猜测出丹丹现在的心情应该是:委屈、愤怒、担心、憋屈。
委屈:是因为只让我当猫咪
愤怒:是因为丹丹在扮家家时,被智媛指挥,做了一次次变换场景中的道具、配角——这是一场不平等的游戏
担心:是因为推到了智媛,智媛哭
憋屈:为什么单单拿出憋屈这个词来呢?和委屈不是差不多吗?但细细想来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孩子6-8岁左右,尤为突出。
游戏时,丹丹积攒了一肚子的委屈和愤怒,以及对游戏设置不公平的抗议,但是当丹丹用推倒智媛的方式来发泄,导致两个人不说话的结局后,那些委屈和对不公平的抗议变得无处可去(即使两个人说话,这么大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不经过训练,也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并且因为丹丹推到了智媛,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而言,她的内心里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忐忑,摆出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的架势,实在是硬撑着的架子。
此时作为父母,我们会如何呢?
第一步:静观其变。
丹丹嘴巴紧闭,瞪着桌子上的方便面。
当孩子情绪不好,但是还不愿意说的时候,请先暂时按兵不动。或许此时你的孩子正处于忐忑不安的情绪内战中,如果在她还没有梳理清楚的时候,你先发言,或许会让她惊慌失措,一句“什么事儿都没有”关闭了心门。
Tip:万一孩子一直不开口呢?
贴心的妈妈就要在孩子睡前,先给他/她一个拥抱,如果他/她放松下来,可以问一下孩子“我今天看你好像有心事啊”或“我今天看你有点不开心啊?”一般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说说。
如果孩子已经决定自己能够处理,他/她可能不会说,你不妨相信他/她,告诉他/她,如果有困惑,你随时都在。并就此相信孩子的能力,放下就好。相信如果孩子解决不了,他/她依然知道,你永远是他/她可以依赖的人(留有让孩子再次开口的机会)。
第二步:当孩子决定开口时,我们要顺水推舟。
丹丹经过思考决定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叙述“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可以先暂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没有压力的表达出来。
丹丹之所以选择扮演的方式,其实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推倒了智媛,心里是内疚并有压力的。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指责孩子“你怎么可以把智媛推倒呢?”估计孩子会因为压力增加,因此停止和我们的交流,情绪处理将不能顺利完成。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顺水推舟,收起自己的观点,让孩子顺畅表达。
故事中的丹丹终于把自己最忐忑的事情讲完,而没有受到妈妈的指责,最后放下了包袱开始直视自己的内心。
第三步:让情绪宣泄出来。
接下来丹丹角色迅速变换成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当孩子哭出来、说出来的时候,委屈、愤怒、对不公平的抗议都瞬间土崩瓦解,终于不再是孩子心上的一块壁垒了。
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
第四步:正确示范(我们大部分家长经常会忽略,但却很重要的一步)。
故事继续
这是怎么回事呢?丹丹怎么又成了猫咪?
这回的角色突然发生了翻转式的变化,丹丹终于成了主角。
简直就是丹丹和孔智媛扮家家游戏的丹丹主角版啊!
但是结局是否是孔智媛怒推丹丹呢?
当然不是。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她们乘坐的船被海浪打翻,被鲨鱼追,一起奋力游到岩石岛,用桨打跑了鲨鱼……她们玩了好久。
真的是孔智媛和丹丹和好了,重设了游戏吗?
或许还可以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这依然是丹丹和丹丹妈妈的游戏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妈妈让丹丹体验做游戏主导的感受、而丹丹因为有了之前游戏中不公平的体验,再次选择,她选择了接受对方对公平的诉求。不仅如此,丹丹还选择了两个主角一起快乐玩耍的方式。
那么这一部分的翻转是否重要呢?
我们大部分家长,或许会停留在第三步,让孩子发泄完情绪,再安慰一下,平静了就算结束了。但是如果能够情境重现,让孩子有思考的余地,再做出选择。
这一步为什么非常重要呢?因为它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1、智媛的游戏做法,其实也是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的正常表现,如果丹丹继续和智媛做朋友,可以利用从与妈妈的互动中得来的经验,学习更好地在同龄人交往中争取自己应有的平等权利,友谊在磨合中长久。
2、感受不公平,并体验到游戏的公平玩法,推己及人,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更好地关注别人的感受。
3、即使智媛真的就一直是这样的性格,如果以后做不了朋友,还会从妈妈扮演的“智媛”身上,看到真正朋友的样子,对“朋友”有一个健康的认知,在自己的圈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怎么样?看完这个故事,孩子情绪处理的四步走,你学会了吗?
文/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