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古茶:宋代采茶
宋朝,是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是中国传统“百工”的黄金时期。而宋朝的“茶工”,则达到了中国古代制茶技术的巅峰。
从古至今,采茶都是制茶的第一个环节。
茶叶采摘之后,才开始进入制茶的工序。在制茶的繁多复杂的数道工序中,虽然采茶的技术含量不高,但作为制茶的第一道工序,直接影响到茶叶制作的最终质量,认真讲究与否,往往昭示着整个制茶的工艺水平。
关于采摘茶叶的时间,唐朝时便有讲究,陆羽的《茶经》卷上有记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采茶最好的季节是二、三、四月间,下雨天不采,晴天有云不采,只有天气晴朗的早晨乘露而采。宋人对此更加重视,宋代最重要的茶文献之一《北苑别录·采茶》中写到:“采茶之法,须是侵晨(凌晨),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硚,茶牙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黄儒《品茶要录》则称:福建以“惊蛰”为最好时节,在此前后,茶树开始发芽,而且“阴不至冻,时不至于喧,则谷芽含养约勤,而滋长有渐,采工亦优为矣。”
宋徽宗《大观茶论》也说:“摘茶以黎明,见日则止”。又说“熏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对《大观茶论》中茶工采茶时就带水洗茶的记录,黄儒《品茶要录》中也有佐记,说茶工采茶时,必须将新汲井水装入罐中,悬于胸前,采得茶芽后则投入水罐中,以保持其色味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