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谈不出什么地铁“哲学”,就只能姑且“学着”了。
昨天,又在地铁车厢里听到了争吵。
工作日晚高峰的地铁车厢本来就不堪,人在里面几乎只剩下呼吸一口气的空间了,没有被挤出车门就是万幸,每个人脸上都是苦大仇深的样子。可如果再夹杂些唾沫星子在里头四处横飞,就真的快让人窒息了。
也不知道来龙去脉,总之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吧,竟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来唇枪舌战,果真是闲到了浑身难受。
说也奇怪,每次听到的争吵桥段里总会有一方指责另一方“没文化”云云。
“没文化”,这三个充满了鄙夷色彩的字出现在地铁车厢里很有意思。
什么是文化呢?想起了梁晓声曾经说过的:“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突然觉着,小小的地铁车厢,包含的学问却很大。我没学过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没办法从专业的角度来剖析人性,倒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上个月以前,每天上下班都要倒两部地铁,穿过大半个魔都。那天在八号线,上来一位带着小孙子的妇女,年龄看上去不是很大,小孙子也充其量四岁。带着孩子乘坐公共交通确实不容易,她一上来就在何处寻找空位,但这个时间点根本没有空座位。一位年轻的小姐把座位让了出来,妇女让小孙子坐上去。小朋友特别可爱,但此刻突然有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跟给他让座的阿姨说声谢谢呢,说声谢谢一定会更可爱不是吗?后来一想,也难怪,大人没有教过,他又怎么会?
你看,孩子还没上学,自然没什么文化可言,但如果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教会他说声谢谢,这比教会他背诵什么唐诗宋词或者说几句土不洋不洋的英语然后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带去炫耀,总来得更实在而且更有用吧。只要哪天不再有升学压力,背过的诗词歌赋和英文单词总有一天他会忘的,而那颗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感恩的心,不仅不会忘,而且谁都抢不走。此“文化”相较于“彼文化”总也更值钱吧?
说到这里我就特别怀念去年在五号线上碰到的那对老年夫妇。他们上地铁时,只有我身边一个座位空着,为了让二老都能有座并且坐在一起,我把座位让给了他们。过了两三站他们就到站了,在下车前他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没法忘记——他们特意来告诉我他们到站了,那个座位还空着,让我回原位去坐下,并且一再感谢。
我想,这对老年夫妇,我是不会忘记的。他们身上那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着实让人感动。从表面上没办法判断二老读过多少书,但他们身上所透射出的修养,不就是有文化的最好证明吗?
我想,他们一定很少争吵,一定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