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的时候非常繁忙,单位、读研学校、家庭三点一线浑天黑地,却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出自己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同时体会到了压力会让人产生动力,并深以为这是个极好的学习方式。看着浑浑噩噩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尝试改变他们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决定用施压的方式促使学生有所改变和提升。
根据课程内容及成绩管理的要求,我加大课堂成绩考查的力度。具体方式请见上一篇《有关随堂考查任务的总结》。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自己也不断遇到阻力,主要是学生不配合,不愿意这么做。我开始思考怎样撬动学生,并进行尝试。大致有一下做法:
1. 可引入两个有到指导意义的理论和一个策略。
(1)人类智力分布状态图
分布图呈倒U型,机会水平极高与极低的人只占一小部分,多数人处于中间部分,也就是说大家能力没问题。
(2)一万个小时的理论
为什么尝试了几次没有效果?按照一万个小时的理论,只有坚持够量才会,出现效果,你差的是坚持练习。
(3)完成任务要有策略
要有策略,会拆解任务。比如背单词阶段,老师要求自选20个单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20个简单的单词进行记忆。
2. 学生实际情况及尝试的做法:
(1)茫然型。不知道从何下手,直接告知方法、策略。
(2)缺乏自信型。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或是尝试几次没完成就想放弃。指出只是学习次数不够,尝试坚持即可,多鼓励。
(3)顽固性。不愿执行任务。多发现学生有点,进行鼓励,待放松警惕时适时施压,可以撬动一部分。
(4)顽固不化型。叫不动,最发愁的一部分。目前想尝试的是让学生知道是在为自己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下一步尝试
上周课堂上,以“万恶的英语老师为什么要我背这么多东西”为题,分别按不同的顺序带矿建班学生从老师为什么那么做(why)和学生现状(what)导出以后怎么做(how);和信息班的学生从学生现状(what)和老师为什么那么做(why)导出以后怎么做(how),向学生说明自己给学生施压、提要求的原因。 感觉顺序不同,效果不同,在信息班的学生效果更好。但复盘时,发觉引导内容没和题目呼应上。所以打算机电班上课时,采用“万恶的英语老师为什么要我背这么多东西”-----老师的具体做法,都让背什么?-----完成任务后自己感觉有啥变化?----总结各种能力。去掉了学情分析(what)这一块,原因是没有必要告知学生这部分内容。还有一种思路是机电班这个反向的思路,先说为提升能力应该怎么做?-----完成一些任务----英语课程的各项任务。
4. 意外收获
思考归纳、实践、反思太重要了,只有遵循这个流程,才能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演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