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赶上目标进度,这周把《沟通的艺术》中“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最后两大部分看完了。整本书分三部分,如果说第一部分“看入人里”探讨了个人有关的沟通要素,比如自我概念、知觉和情绪等,那么“看出人外”聚焦在沟通对象的因素,如语言、非语言和倾听的重要性,最后“看人之间”强调了沟通中的关系,如何增进沟通气氛和处理人际冲突。
这两章里,作者同样分析了很多沟通的细节。对沟通中“冲突”的处理,我觉得是最后整部书的精华。我们做沟通,从本质上就是为了维系和发展关系,正向沟通和亲密关系会相互强化,然而沟通中难免出现冲突,这个怎么解决或者能够转入正向沟通的气氛呢?
首先,我们需要给冲突下个广泛的定义:它是一种表达出来的挣扎,在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之间,感觉到不相容的目标,不足的资源,和达成自己目标时来自另一个体的阻挠。
在对这个定义的解释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相互依赖的个体”。虽然处于冲突中的人会感到对立,但彼此是相互依赖的,不然也不会发生冲突。所以,让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同舟共济地在一起”的态度。
关于冲突的五种形态,作者花了不少篇幅说明,这里的截图作为笔记参考 :
“合作”是双赢的冲突解决模式,一定比一输一赢或者双输模式更为有利,然而怎么才能更多地达到这个结果呢?这里作者给出了五个步骤:
1. 确认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
2. 约定好时间
3. 描述问题和需求
4. 考虑对方的观点
5. 磋商双赢的解决方法
6. 追踪解决方法的后效
因为作者将前面沟通内容在这里给了最综合的提携,所以最后读到这些详细的步骤,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确认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是审视冲突必须的步骤,有冲突发生,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自身有什么问题呢?在冲突前,自身未满足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千万不要因为冲突,导致被大脑的杏仁核和情绪控制,为了“赢”而丢掉了理性的个人诉求。为了清晰的描述问题和需求,作者继续采用了分步操作:描述事实->解释-->个人感觉 -->结果和意图。
整本书花了近4周时间,每天读几段,就像一个老师在耳边不断叮嘱,影响着我对沟通的理解。知易行难,何况现在我的理解还如同蹒跚学步的小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