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李泰同样是李世民十分喜爱的嫡子,他聪明机断,有谋略。自从太子李承乾失去李世民欢心,原本对皇位不报指望的李泰重新燃起了希望,时常在李世民面前展示他的能力,讨李世民的欢心。
对李承乾大失所望的李世民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李泰身上,着意培养,大加宠爱。他许可李泰建立自己的文学馆,吸纳天下的文人学士壮大魏王府的实力,扩大魏王的影响。
李泰紧紧抓住了父亲抛来的橄榄枝,组织文人在短时间内编撰了反映大唐地理文化的书籍并献给李世民。李世民大喜,重赏了李泰和他的文学侍从。
建立文学馆是一个重大政治信号。相信大唐的臣民都不会忘记当初的秦王李世民是如何利用建立文学馆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如今李世民公开让李泰来了一场历史重演,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唐臣民都心里有数。
李泰长得肥大,李世民遂下令其入宫可以乘坐小轿,还令其可以入住大内武德殿。这样的殊荣都是其他人没有享受过的。
李泰在李世民的鼓励下,也开始着意培训自己的政治力量,除一些官员外,一些重臣的后嗣也开始成为李泰的亲信。其中有房玄龄、柴绍的儿子、杜如晦的弟弟等。
但是李世民易储的小心思并没有得到众大臣的支持。除岑文本、杜楚客等少数人支持李泰之外,魏征、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均不赞成李世民废长立幼的意图。
随着李泰的崛起,太子李承乾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性命,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依靠武力夺取最高权力。他收买宫廷卫宿人员和朝廷官员,积极准备政变。
为了壮大实力,李承乾把目光对准了军队中的强力人物、这些年郁郁不得志的侯君集。
先后在征服吐谷浑和高昌之战中立下大功的侯君集,由于在战争中没有管住自己,大发战争横财,回国后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坐起了冷板凳,心中早就愤愤不平了。收到李承乾邀请入伙的信息,侯群集几乎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二人一拍即合。得到这样具备雄厚实力和影响力的人物加盟,李承乾更加觉得踌躇满志。
没想到的是,齐王李祐谋反事件中,有人为了脱罪,把太子和侯君集阴谋兵变的消息举报了出来。
李祐谋反和李承乾政变谋划让李世民连遭重击,也让华美壮丽的贞观之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李世民废除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赐与太子同谋的弟弟李元昌自尽,侯君集斩首。
两个儿子一废一死,一代英主李世民的情感和精神蒙受到了重大打击。这时,心爱的儿子李泰,成为了李世民重要的慰藉。
现在李承乾的太子位置被废了,那么,立嫡次子李泰为储君应该是顺理成章了嘛。
李世民跟李泰都这样想。
这时候,最挺太子的魏征已经去世。李泰走向太子宝座之路少了一个重要的反对力量。
然而,长孙无忌、褚遂良仍然强烈反对立李泰,他俩提出了另一个人选:晋王李治。
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性情宽仁,最得李世民怜爱。然而李世民并不倾向于李治,因为他觉得李治的性情过于宽容仁慈,不适合当一名杀伐决断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