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第一尝试阅读写读书感,此刻在大脑里负责存储记忆的那块完全搜不到相关可以借鉴的阅读写读后感这种经验。
但是,在多场大脑散步下来,我走着走着,发觉这个主题可延伸出来的写作素材就像汪洋大海海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值得深入开发理解它的规律的
今天要给你解读的书名叫《被讨厌的勇气》
关于作者
[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著
渠海霞⊙译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屡次到老师府上进行辩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与专业哲学(西洋古代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同时开始,于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顺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有《阿德勒动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本书由其负贵原案。
古贺史健
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广受好评。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0万册。近30岁的时候通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顾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部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渠海霞
女,1981年出生,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翻译出版《感动顾客的秘密一一资生堂之“津田魔法”》《平衡计分卡实战手册》《一句话说服对方》《日产,这样赢得世界》《简明经济学读本》和《家庭日记森友治家的故事》等书。
等待补充
第一部分
本书总的分5个章节,今天先解读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本书中作者从第一小节,为我们讲述世界不止存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还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人人都期待改变,但为什么即使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书中的青年举了他朋友过去有些心灵创伤或者其他的别的原因导致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哲人则从阿德勒的心理立场分析了现在的他这样的结果不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的,这是“原因论”。而现在的“目的”则是为了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这是“目的论”。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对于目前走在写作这条路上的我来说,这段话也是有用的。前几年开始送快递的时候,一直想着只要眼下把快递送好了,一天再多送一点,攒点钱到以后,这样过几年家里就不用再为了没有钱花而烦恼了,过去要是多勤快点就不会导致现在家庭不富裕,默默地那样埋头苦干。
一直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是过去造成的。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阿德勒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且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直到前阵子出了点意外,才发觉这样的时间产出产生不了睡后收去,富人的逻辑是先解放自己的双手,让自己的一份时间卖好多次。我那工作时间只能卖一次,而且还是廉价的。
所以我重新调整了赛道,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转而进入写作,学习新的知识。
永远相信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
青年的朋友父母可能会想方设法让他回归社会,如果他一直憋在房间不仅可以把父母关注集于一身,还能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出去社会就会成为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甚至逊色于平庸之辈。
他心有不满,而且也并不幸福。但是,他的确是按照“目的”而采取行动。不仅仅是他,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现在23点多了还不睡觉正在写作的我也是有目的的,为了达到每天日更1千字和战友互相点评,可惜今天的目的达不到了!哈哈!是不是够逗比的!
文中的青年还举了在咖啡店心爱的衣服被服务员不小心洒到咖啡而发怒的例子。而哲人则从青年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捏造出愤怒这种感情。
未完待续!
好困啊我先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