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说的是君子要潜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确立了根本,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就随之产生了。
怎么理解这个“道”呢?《学而》里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及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这句话包含了两重哲理:
1.无本则无道
2.必须先立本,先把“本”确立才可能建立起相应的执行规范制度和体系。
先把“本”确立,这个“本”是什么呢,有一句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也说“首孝悌,次谨信”首先要做一个“孝”的人,先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我们说要和一个人交往就要看他对自己的父母好不好,有的人投资,就要先看这个她要对其投资的人,怎么对待他的父母?一个人和他父母的关系也是他和其他人关系的模型,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的“本”就是我们的家庭,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处理好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是做人之“本”。
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的根本是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只有能够接纳自己的人才能够接纳别人。个人只有他能够爱自己,他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才能够改善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谐发展,才能在社会层面上用我们身上最具有人性的一面关怀的能力去对抗外来的攻击与残酷的现实。
稻盛和夫说,你是谁便会遇见谁。欣赏你的人,因你的自信而来;欺负你的人,因你的软弱而来;不在乎你的人,因你的自卑而来;爱你的人,因你的自爱而来;你遇到的人,都是被你的能量吸引而来。
你是谁,便会遇见谁!
或许,最好的人生,就是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有时间去完成想做的事和梦想,有情怀去探寻诗和远方。
所以,这个“本”是好好爱自己。
那做事之“本”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利他之心”。有了利他之心,你才会动力满满的,去学习,去奋斗。会找到方法,找到目标,找到通往远方的路径。
凭借利他之心的力量,就会迸发出无上的智慧。正如稻盛和夫老先生所言,以美好的利他之心为社会、为世人倾注力量时,我们的人性就能得到磨炼,幸福感和充实感就会降临,我们的人生就有了更深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