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学习薛兆丰经济学的第49天,这是NO.49,我要写到NO.1000。
今日所得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觉得它是不可解决的,那肯定不是这个问题本身不可解决,只是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而已。
在我以前,遇到一件事情,我先要想这件事情最难的部分,企图解决这个最难的部分之后,那些简单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但是随着经验的增长,我发现现实生活不是这样,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原来想的最难的部分要么没有出现,要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对问题理解的加深,会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所以现在我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逐渐在摆脱先空想,后解决的这个思想,我先做,等遇到问题的时候再停下来调整,空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真的明白自己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
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比。当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的时候,理想主义反而会阻碍我们前进,那种企图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逐渐被刨除在我的价值体系当中,其实不着急,慢慢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昨天已经讲了弹性的概念,需求曲线上面的弹性处处不等。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需求,当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弹性就比较高,意味着这种商品,是一种奢侈品;但是同样一种需求,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弹性就比较小,意味着它是一种必需品。
今天接着讲需求第二定律,可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刚需这个事情根本不存在。
壹 “垂直的需求曲线”
从学需求第一定律开始,我就一直有一个疑问,有些商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它就是必需品,怎么会变成奢侈品呢?比方说盐,人是不能缺盐的,无论盐的价格去到多高,我们还是得吃盐,你怎么能说盐会变成奢侈品呢?所以说,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商品,无论它的价格有多高,我们的需求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我们前面讲需求第一定律的时候,再三强调,需求曲线一定是倾斜向下的。
也就是说价格变化会导致需求量的变化。价格高了,需求量就会减少一点;价格低了,需求量会增加一点。但是既然有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会不会也有垂直的需求曲线呢?
画一条垂直的需求曲线很容易,但是它是什么含义呢?意思是无论价格多高,它的需求量都不变。这种需求通常被称为刚性需求,简称刚需。但是我们要真正明白这一条垂直的需求曲线,它究竟在真实世界里面是什么含义。它的含义是说无论多高的代价,它的需求量都不变,它代表的是一个人没有本事寻找任何的替代方案。
贰 人会寻找替代方案
人类是最善于找替代方案的动物,如果说人不会找任何替代方案的话,那么人类早就灭亡了。比方说盐,当盐的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一定会想办法寻找别的替代方式,最后生病也是一种替代方式,甚至死亡也是一种替代方式。
我们最常提到的例子就是药了,治病是一种刚需,无论价格多高,需求量都不会变化,但是现实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假如我得了病,医生说你看有一种药可以治你的病,1千块钱,你愿不愿意付?我说我可以付;1万呢?1万我说我也可以付;10万呢?10万我也可以付。
但医生说100万呢?这时候我就会问医生这100万能管多久,如果能够根治这个病,那也行。但如果医生说100万只管一个礼拜,那我会怎么办?我肯定会衡量,最后可能会是那就别治了,我把钱省下来给孩子吧。这当然不是一种抬杠的说法。每一天,每一间医院,每一个病人都面临这样的选择。
所以,我们说需求定律是刻画人的基本人性的。人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寻找替代方案。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间越长,它能找到的替代方案就越多。这是需求定律的含义。
叁 几千几万年不变的人性规律
经济学家阿尔钦(Armen Alchian )在他的教科书里面,还曾经用过文章下方这样一个表。这个表能够非常生动地反映,人们是怎么样面对资源稀缺的困难,来寻找替代方案的。
这个表分四栏,左边一栏讲的是某种商品的生产,比方说生产一个单位的钢铁、生产一个单位的玻璃、生产一个单位的橡胶等等;第二栏写的是生产这一个单位的商品所需要的最大用水量是多少;而第四栏是最小用水量是多少;第三栏是一般情况下的用水量是多少。
这个表的亮点在于第二栏和第四栏之间的差别。你会看到,同样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无论它是钢铁、玻璃,还是橡胶,它的用水量可以有巨大的差别。有时候会用很多的水,有时候会用很少的水。
比方说第一栏,每千瓦时的蒸汽发电最大的用水量是179,而最小的用水量竟然只有1.3。这说明人是能够发挥巨大的能动性去寻找替代方案,来适应他们身处的环境的。
到底用水多好,还是用水少好呢?这里没有统一的答案,得看你所处的资源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比方说,在芝加哥这个地方,它面对的一个密执根湖,湖水非常的冷,可以用来冷却。这时候炼钢厂设在那里,冷却的费用就非常低。但是炼钢厂离煤矿的距离可能就比较远,运输的成本也会上去。这时候,商人要决定的不是用水量的最小化,也不是运输成本的最小化,而是所有生产总成本的最小化。
肆 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弹性会越来越高
需求第二定律的含义是说,每当出现新的情况,出现新的冲击的时候,人们寻找替代方案的范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选择替代方案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他们能够找到的对策就越来越多。
比如说,我今天早上8点钟出门上班,出去发现外面下了大雨,外面有一张出租车,但是他跟我要三倍的价格,我会怎么办?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冲击,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为了不迟到,我只能选择坐他的车了。
但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同样的情况,那这个时候我就会想 其他的替代方案了,如果我预测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发生上去,我可能就会买张车自己开车去上班,我也可能找个相熟的司机,跟他谈好一个包月的价格。
这种变化趋势就是需求第二定律所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弹性会变得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替代品越来越多,对策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刚开始上涨的时候,当然我们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其实一直在找替代的方案。
比如现在满大街的新能源汽车,还有在人们买车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油耗的问题,当然生产厂家也在考虑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结果我们看到,如果石油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对石油价格上涨,这种变化做出越来越充分的应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讲了需求第二定律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弹性会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寻找替代品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对策越来越多。
课后思考
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你能不能举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例子?
互联网行业其实打破了很多行业的壁垒,也很好的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 我觉得滴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每个城市的出租车牌照的数量是固定的,一个出租车牌照在前几年的转让费用可以达到几十万,这是造成我们打车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约车找到了一个打车难的解决方案,虽然有出租车限制的法规,但是人们总是能解决办法。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有些问题会随着时间跟技术发展,它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比如鼠疫,比如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