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如何欣赏一幅名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里感受到一丝情绪,但是仍然无法理解作品。

人们,特别是儿童和少年,接触经典艺术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心理的恐惧,似乎那些大师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他们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

学习观看一幅绘画,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愿意完全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艺术家在面对空白画布时,他们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他们的所为和所不为,其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魔法。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画布上,就是让我们自己有机会去发现,发现它为身边这可见的世界增加了什么。

但是一幅画无论其著名与否,都可能带来威胁。画布上有一种光环,可以吸引我们,或是另我们感到不安,让我们觉得:第一印象不管多么强烈,总是可能继续扩展、深入。简而言之,其中有种东西我们无法捕获。

无论它的主题是什么,每件艺术作品都具体表现出了一系列感受和记忆,而且二者最终融为一体。作品的影响立竿见影,同时又很复杂。对我们来说,作品可能很新鲜,但它从不孤独。

艺术史学者穿越某件作品的重重迷雾,并以自己的细心观察,追寻构成作品历史的美学影响范围,他们或她们对这个过程感到愉悦,这很容易理解。但从艺术爱好者的角度看来,诸如分类、风格之类,只能增加欣赏的难度,更不用说理论和专业词汇了。

不过,即使是最不了解作品的观赏者,也会进入一幅绘画作品的氛围之中。永远不要低估我们看到的东西。就算是对我们自己,我们的反应可能看上去挺幼稚,但它也有其合理性。我们面对一幅图像的第一反应,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马上就产生厌恶,主要在于它表现现实的方法: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画作与自然之间的相似程度;另我们感到惊讶的,可能是它将世界理想化或是转换的方式,熟悉的地标变得模糊不清,这也会让我们不安。这些因素会马上起到作用,而且比起其他任何信息来说,更容易让我们深深触动。我们可能无法解释看到了什么,但是多少可以明白说出吸引或是令我们反感的东西。

1. 观察简单的现实

一幅重现现实世界的画,其中总会有些令人满足的东西。

圣母之死

人们聚在尸体周围。在这个房间里,他们一定觉得很热。画面中有太多红色。他们厚重宽大的外衣密集地落在地上,一些光线从上面打在他们头上。他们的脸远不如身体语言重要:站立的方式透露出的信息,超出他们的表情,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悲伤让他们的身份失去意义。他们都是谁,包括面前躺着的女人,什么都无法改变。名字可以等等再说。赏画者马上就能认出画中的场景,就算还不知道画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他们在哀悼谁。这场景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无论观赏者是谁。而且,这些人不怕被看到,也不关心我们怎么看待他们的穿戴。他们紧握双手,捂着眼睛,痛哭让他们低下了头。他们就在那里站着,几乎一动不动。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一个年轻女子做得离我们很近,低头哭泣,脸埋在手里里面。然而,尽管她的痛苦十分真切,但最先打动赏画者的,却是她明亮的脖颈、褐色的头发,还有她琥珀色衣服发出来的光辉。在所有的悲哀中,她的美丽似乎有些不协调,有点不合时宜。我们的眼睛都停留在她身上,找到一些慰藉。

画中的人像其他世人一样哀悼死者。尽管画的标题确定无疑,我们还是要凑近努力观察,才能看到那个光晕,一圈细细的金线,飘浮于横躺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女性头后面。《圣经》一字未提圣母马利亚之死,但在传说中,门徒们奇迹般地被召唤到她面前。我们这里看到的就是他们,赤着脚,疲惫不堪。其中站在右边的这位,手撑着头,在忧愁中沉思。这是圣约翰,根据惯例,在耶稣死后,他来照顾圣母马利亚。笼罩他全身的黑色布料,强调出他的决心。黑衣也说明他在哀悼,把他身体的一部分隐藏起来,但他仍是最警惕、最正直的,他与身边站着的其他人都不一样。

背景中,一道斜线将墙分开。反映出落在人们头上的阴影的重量。和卡拉瓦乔其他画作一样,他用背景表现画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或是他们自己内心的张力。在某种意义上,背景可称作这些张力的抽象实现,简化成光影的几何光线,反映出它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一幕幕戏剧。

今天,画中场景的设置会令人感到稍稍不安,因为它让人想起某种诡计,对其中现实产生怀疑。赏画者之前可能还对画中人物产生同情,但现在可能会想:那只不过就是一次作秀。

但如果我们退后一点,再次观看,此时就会发现:一切都恰如其分。

圣母马利亚的脸,光打在上面,是我们唯一完全看清的脸,而其他人的脸以不同方式被阴影遮挡,告诉我们:他们还是这尘世的一部分。然后就是她的衣服,掉落在桌子边缘,在华丽的幕帘下方。即将被遗弃的破烂衣服与它上面的华贵幕布,二者之间的对比,象征穷困与庄严,死亡与展开。幕布,这剧场中不起眼的道具,现在突然承担了异常重要的责,因为在它和圣母马利亚的身体之间,卡拉瓦乔建立起一种权威性的平行关系。

2.思忖崇高与庄严

有些作品可以让我们呆若木鸡。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却不知道为什么。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她只向我们转过来一秒,足以让我们记住她的样子,也只足以让我们知道:这是多么独特的画面,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画面也不是要让我们看到的。在她转头而去的那一刻,这少女望向我们的一眼,亦然。我们甚至不知道她是谁。当然,以后,我们也许能想象出一整本小说,从这神秘的幻影推断出整个一生,但这些现在还没有发生。此时,这个画面制造出稀有的感觉:神魂颠倒。

由此,模特儿的身份这个问题不重要,她的不知名反而令人觉得舒服: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也会让我们开始思考,并跟历史联系,抑或至少联系某个人的特定历史。但是我们这里面对的不是一个肖像,而是维米尔画的一张面孔,一张完全自在、自为的面孔,不与其他任何东西产生联系。一切都不重要,除了我们此时此地的所见。画作之外的生活,可以暂时抛在脑后。

维米尔的画可以将所有与自身冲突的食物放在一起。互相冲突的行为,常常会让我们之中有些人感到分裂或是瞻前顾后;现在,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幅真实的画面,却与我们知道的一切都截然相反。黑色背景,常常用在宗教作品中,现在表现出画面的永恒。以肩部为界线,这模特儿姑娘要与世界摆脱任何联系,接下来她会完全忽视世界的存在。

她的双唇微启,正要说话。或者也许我们太冒失了,没有什么能证明这一点,这可能是她自然的表情。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个词语刚刚掠过她的双唇,或者这就是她脸上习惯的样子。空气开始在画面中流动,是她在呼吸。如果必须详细描述,我们可能会说那是粉色的,就像整个嘴唇和柔软的双颊。这温暖的画面。

这少女戴着沉重的珍珠耳环,它不仅仅是符号般的配件,也不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用来向别人炫耀的装饰。它本身意义重大:这自然的造物,透明纯洁,是光和几何的联合。画面以这珍珠为中心展开,仿佛它就是原子核。维米尔像建筑师一样处理光,珍珠就是他的铅垂线,少女头巾上的皱痕就是柱子上的开槽。

从黎明出现到夜幕降临,它覆盖所有的阴影,直到沉入黑暗。至于黄,它放射太阳的力量,传递热和光以及新的开始的能量。合二为一,黄和蓝产生绿,世界上所有的风景都诞生于其中。

少女头巾的蓝色中有黄色的小斑点,黄色布料上的小片蓝色如同小片的冰,但这两种颜色从未混合。时间停止前进。少女站在奇迹般保留下来的空间中,绿色尚未从中诞生。历史陷于停滞,它正在重新创造自己。

3.分析扭曲的可见世界

一幅绘画展现的所有东西,无论是生活、风景,还是日常场所,我们都可以为它赋予一个名字。

长颈圣母

圣婴躺在母亲的腿上,伸开四肢,陷入梦中。圣母马利亚在上下望,仿佛从遥远的距离,她的头轻歪。她长长的手指划过衣裙上方,轻轻抚摸滑落到肩膀的头发,她的另一只手扶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已经很大了,这只手却没费什么力气。不同一般,她也被拉长了。这幅作品的标题—“长颈圣母”,也表明了圣母在比例上的不同寻常。灰色半透明而又极薄的衣服好似“漂浮”在圣婴周围,圣婴轻轻躺在母亲的蓝色斗篷上。圣母没有用双手抱着孩子,也没有把他举到胸前。实际上,她庇护着圣婴,像是河床保护着水流,知道水流会很容易突破河岸。孩子看起来快要从她腿上滑落下来,轻轻地、不可避免、意料之中,就像画面中那气韵的流动。这样的运动没有止境,它的后果我们无法想象,展现在帐幔的翻腾中,在画中人物奇异延长的身体中。

变化过程已经开始了。各个事件不再以自然顺序发生:圣婴有着新生儿的脸,却有着长大了许多的儿童的身体。他的小手和小脚与他的身高并不搭配。我们不知道,他的姿势表现的是感觉上的狂热,还是受苦的标志,他伸开的双臂让人想起基督上十字架的过程。他的脸让人想起挣扎与死亡痛苦中的孩子。

这怪异的外貌游戏,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站在历史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置足?几个不同舞台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孩子:他太大了,或是太小了,还没有出生,或是已经死去;他被分派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他被赋予的身体让人无法理解,因为不是他现在本该具有的样子—一个正在熟睡的小男孩。

可是,马利亚皮肤纤细雅致,发式复杂悦目,她似乎毫不关心。这年轻女子精致时尚,让我们想起惹人喜爱的公主,而不是一个宗教人物。甚至她双唇上的微笑都是暗示。她真的看不到我们自己看见的东西吗?也许不是。表面是畸形儿,背后是一个小孩子;我们在寻找这个事实。而圣母看到的,是历史的转折点。

右边的石柱初看上去不协调,而且放得很别扭。但在它底部,一个小小的人物手里拿着卷轴,帮我们看清它的大小,并让我们知道:这石柱与主要人物距离遥远,而且它是整个柱廊中的第一根—也许是最后一根。它向我们揭示隐藏的事物,并反映出人物的预言性,他们的言辞体现在圣母与圣婴身上,体现在成行柱子中。

这幅画的构图,确认这个世界永远在边缘徘徊的状态。但是作品的重点仍然是个矛盾,它引起的赞美,来自丝毫没有减弱的不安感。在马利亚的胸部下面,衣服褶皱构成一个尖角,还有非常微妙的曲线,在她的肚脐周围形成一个圆,赏画者因此而摇摆,摇摆在圣母的性感外表和画作本身的宗教目的之间。这幅女人的画像,被传承圣道的教会平衡。蜿蜒的线条,既表现身体的曲线,又表现覆盖着身体的裙袍。画作中起伏的节奏,让陷于冥思的信徒不再迷惑,同时又提醒我们那险恶的像蛇一般的恶魔,就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是北仑色

89年的斜杠女双鱼

孤独的日子

有我陪你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得如此男友,已无憾!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这是我的朋友们说的话,一个男朋友对她好,她如是说;一个很爱自己的女...
    邮差阅读 356评论 0 1
  • 爱红是一个新妈妈,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内心充满了喜悦,但也带有着些许的忐忑。 爱红查阅了很多书籍,关注了很多关于育儿的...
    谈谈教育和成长阅读 395评论 0 0
  • 今天中午放学时女儿跟我说:“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孟老师说今天下午如果我们班男生接力赛得第一名就不给我们留家庭...
    累并幸福着阅读 293评论 0 0
  • 也许生活的轨迹日复一日,时光的齿轮将那条轨迹压的更加的深刻,看起来都是鲜血淋漓的痛,所以才那么渴望改变那么渴望逃离...
    来自远方的一棵树阅读 1,249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