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红是一个新妈妈,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内心充满了喜悦,但也带有着些许的忐忑。
爱红查阅了很多书籍,关注了很多关于育儿的微信订阅号,但在孩子的教育中仍然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现在刚刚5个月,是个小男孩。我们都知道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慢慢地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将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
你看,以前谁都让抱,谁抱着都是乐呵呵的。现在开始认人了,陌生人不让抱了。在2-5个月的时候,孩子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想妈妈可能是无意识的反应,妈妈对于他的含义就是一个奶瓶),宝宝都只会用哭来表达,当然,笑也不一定是真的开心。
你想想看,就我们那粗劣的逗笑手法,人家能开心吗?5个月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孩子就会笑个不停,家长也乐意这样逗。其实,在孩子眼里,他是在笑:这个大人怎么了?一直做这样的动作,好假的表情,真好笑(我试着翻译了一下孩子的话)。
有一种理念是让孩子睡长觉,说孩子一哭不要马上跑过去抱, 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然后孩子哭着哭着就睡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睡长觉,同时也能让孩子知道哭不是他想取胜的方法。
但这样做对吗?
请问,你说宝宝6个月甚至是8个月之前他还有其他叫人来关注他的方式吗?没有!所以宝宝哭一定是有原因的。大多数都是吃喝拉撒的问题,但也有梦的关系。
梦是一个很奇妙的境界,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上讲: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前两天同事讨论着盗墓笔记的时候,说起了自己的一件悬疑的事情。我也认为她说的事情一定也是真的。
小时候她是在姥姥家里长大的,当时奶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跟姥姥关系特别的亲。她说,每次清明节前,姥姥都会托梦给他说,自己那边缺什么了,让她清明的时候给她烧过去,每年都是这样。
这边的凯子就接话了,他说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时我爷爷刚去世,晚上做梦爷爷就托梦给我说,自己在那边没办法吃饭了。我把这事情告诉我爸,我爸一拍大腿说:哎呀,棺材里面就是忘放碗筷了。
要不是经理的及时到来,估计还能出什么幺蛾子事了。
其实,从科学的意义上讲,这是人类潜意识的反应。因为每到清明节你就会想起姥姥,所以才会有潜意识里的反应。凯子的事情也能解释。凯子在爷爷的葬礼中肯定听到了某一句关于碗筷的事情,或者是在别人家的葬礼上听说过。但是自己没有下意识的去记忆。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就像碎片一样被扔进了大脑的潜意识海洋里。
在某一个因素的促动下,甚至自己都没有意思到的时候,潜意识在大脑中捕捉到了这个信息,然后再碎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信息,与现实的实际结合成为一个故事,反馈到自己的梦中。
这样来理解悬疑的事情,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大多我们还解释不清的事情,都习惯将之归功于鬼神,但,鬼神哪有这么的神通和时间来搭理我们。
所以,孩子哭的时候,一定要试着去找到孩子哭的真实原因,当排除了吃喝拉撒、疾病的困扰后,是不是孩子潜意识里的梦在作怪。我们会看到有时候孩子在睡觉的时候猛的一动,那肯定是梦里遇到了什么危险。我们大人不也有时候做梦从高处摔下吗?所以这个时候请多给孩子一个关怀。
1-4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模仿。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说话,会说不一定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会说,也不一定不懂。所以在孩子模仿学习的时候,父母要耐心。
说起耐心,这是父母在很长时间内需要做到的。
记得有个段子:老母亲问正在擦鞋的儿子,儿子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事业有成。
儿子,树上那是什么鸟在叫。
儿子说:妈,那时喜鹊。
过来几分钟后,老母亲又问:儿子,树上叫的那个鸟是喜鹊吗?
儿子说:对,是喜鹊。
过了一会,老母亲又问道:树上叫的是什么鸟了?
儿子已经开始变得非常不耐放。刚刚不是跟你说了嘛,是喜鹊。
老母亲沉默了几十秒后说,以前你小的时候,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当时我记得你问了我十六次。我都面带微笑,不急不躁的跟你说是喜鹊。
儿子一下心理百感交易。对自己的亲人多点耐心,心的距离才能更近。
所以在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等等。
6~8的时候要给孩子找个玩伴。邻居家的孩子非常可爱,期初我们并不认识。
他才一岁半,走路还是特别的稳,但是敢一路小跑。跌得撞撞的。
我们两家的门挨着,有次我开门后没有关门,自己在门口的厨房做饭,小孩子自己扶着墙走了进来,他妈妈站在门外没有进来。他进来后我并没有发现,直到他开始敲打厨房的玻璃推拉门。
我说:小朋友,你叫什么啊?
他还说不清楚,他妈妈在后面接了一句叫:壮壮。
我说,壮壮今天来家吃饭吧,好不好。他妈妈笑了笑说,壮壮你在叔叔家吃饭吧,妈妈回家了。然后壮壮回过头看着妈妈说:妈妈,再见,然后我就把他抱到了沙发上,给他拿了一盒薯片。他看着动画片,吃着薯片。
他妈妈笑着说,你看这,还不回家了。这傻孩子。
我说,你这孩子可不认生啊,多好。
他妈妈说,以前我们刚来这个小区的时候,也不行,谁也不让抱,这不我把他送到托儿所几个月,好很多。
是啊,孩子的同龄人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