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前一个层次(基层阅读)相当不同,也跟自然而来的下一个层次(分析阅读)大有差异。 但是,就像我们在第二章所强调的,阅读的成绩是渐进累积的。因此,基础阅读是包含在检视阅读中的,而事实上,简式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分析阅读则包含在主题阅读中。
事实上,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你没法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
那么,检视阅读中究竟包含了些什么?要怎样才能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
首先要理解的是,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最好是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有经验的阅读者已经学会同时运用两种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基本状态:这是一本书,或任何读物,而那是你的头脑。你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假设两个相当常见的因素。第一,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但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读一样。略读和粗读是检视阅读都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很快的看过去。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慨括行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雷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去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的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这要仔细的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的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形态的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这一节的标题是故意要挑衅的。“粗浅”这两个字通常有负面的联想。但我们可是很认真在用这两个字。
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什么叫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设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
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那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的要好一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到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阅读的速度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的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数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虽然你真的读得很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分析阅读通常比简式阅读来的慢一些,但就算你拿到一本书要做分析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
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很专心。
但是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和大家对“理解力”并没有误解的话。
检视阅读的摘要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是否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的读一遍。当你在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