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别人争论的时候,当理屈词穷的时候,往往就会说,“算了,不跟他计较”。
当跟别人竞争的时候,往往会在内心给自己说,这次肯定不行了,竞争根本就不公平,他跟领导关系很好,他是富二代,他是官二代,有权有势。究竟事实的真相如何,这个时候你已经不太关注了。
当被别人侵犯你的利益的时候,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态势,你会在内心跟自己说,算了,这种小人,犯不着跟他一般见识。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当孩子跟我们反抗的时候,要么歇斯底里,用更大的声音,更响的音量,更暴力的手段,来表达内心的害怕惶恐与不安。要么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爱的父母,选择了退缩。其实不管是怎样的形式,最终都是表达的我们内心力量的欠缺,不过是内心怯懦的表现。
孩子的反抗,只是彰显一种需要被看见的表达。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倾听,等孩子情绪平和稳定的时候再来讨论。
跟孩子激烈对抗的方式,父母们可能经过学习,慢慢的放弃了。但常常把第二种方式当成一种对的做法。
软弱并不等于善良。
如果你是一名黑带高手,明明可以用你高超的手段把小偷打得落花流水,但你只是略施惩戒,但能让他记忆深刻。这是善良。
如果你是一名学富五车的学者,明明看见一个人口若悬河在他的亲朋好友面前吹嘘自己知识的丰富,尽管他破绽百出,你也表示沉默。这是善良。
如果你是一个智慧的父母,明明可以立刻指出孩子的错误,彰显你是多么的行,但仍引导孩子去反思,在错误中成长。这是善良。
善良是一种能力。善良能够赢得对手的尊重,赢得孩子的敬重,并视你为榜样。
软弱只能招致孩子的轻贱,你根本就没有跟孩子对话的能力,孩子也不会给你平等对话的权利。 不过就是自编自演,掩耳盗铃的一出闹剧。
软弱的人常常糊弄自己,自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父母。你容他,你忍他。实质上是你对他无可奈何,而感受力没有被关闭的孩子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他对你怒目而视,与你反唇相讥,对你不尊重,这就是你软弱带来的结果。
亲子关系如此,夫妻关系何不如此,朋友关系也不就是如此吗?
真正善良的人,反而不用善良来标榜自己。就像一个人有肌肉,他不必时时秀自己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