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写作,你首先会联想到什么?
是不是要想写出风靡全球的佳作,一定要有匹敌张爱玲的天赋和灵感,要有屈原《天问》中的想象力,要经历动荡的年代,还要有乱世佳人那般悲惨的生活经历?……
此前,我也是跟大家一样的想法。直到我这两天看了《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才颠覆了原本对写作的认知。
这本书的作者,曾被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称为“在世的美国人当中唯一一个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就是享誉世界的小说家华莱士·斯泰格那。
如果你上网搜索他的个人信息,会发现他的创作成就斐然:超过三十五本书、六十多篇短篇小说、数百篇论文,涵盖小说、历史、传记、社会学、宗教学……有人说,那就是一个“一站式卖场”,仅仅靠阅读华莱士·斯泰格那,你就能接近教育曾矢志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文艺复兴人。
在诸多写作成就中,小说是斯泰格那的长子。同时他也是一名教授写作的老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194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创意写作课程,倡导一种非常柏拉图式的教学理念。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的知名作家更是数不胜数。
说到这本书的内容,在此先提醒大家不能光看书名就望文生义。它并非是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实录,而是斯泰格那关于写作的一些文章和访谈,言辞间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比如在谈及文学价值如何与流行、大众化进行取舍时,他认为:文学价值与流行、大众化这两者常常是相容的。但是,在处理一些普世的触动人心的点——幽默、感情、暴力、恐慌——的时候,心仪的作家往往能把它们上升到艺术的层次。
所以说,倾听书中大师的高见,就是倾听闲居在人类风暴之眼的极度纯粹而奇异的平静心灵。
读这本书,可以让你重新认识写作,了解作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探秘作者写小说的技巧与原则。
相信无论是久战文坛的老手,还是正在尝试或想要尝试写作的新手,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新知和灵思。
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神圣的斯坦福大学的写作课堂,聆听世界顶级大师的真知灼见。
1 透过现象看本质,写作有个高级感的定义
首先声明一下,这里的写作,单指创意写作。
书中告诉我们:创意写作指的是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艺术的写作,也就是纯文学写作。它与传达信息无关……创意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带来美学的愉悦体验,为他提供行动、思想和感官方面富于想象力的再现、反映或模仿。
每一个作品,都不是套用公式的产物。写作不是连接与装配的手艺,也不是靠灵机一动,而是对作家全面的理解力的考验,是作家自身的整体感觉和认知的反映。
2 文章本天成?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
写作的素材,最好从生活中来。在作者看来,一个严肃的作者是生活中感官细节的贩卖者,是事物的感知者和处理者。他最珍贵的工具是他的感觉和记忆,最先在他头脑中形成的是形象。
任何优秀的严肃小说都要从现实生活中拾取素材,其片段应当使人身临其境,合乎事实与日常的观察。如果你笔下的人物跟任何一个在世或者过世的真实的人没有一点相似性,这个人物会非常没有说服力。
我们都知道,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想象奇特的鬼怪世界。他的艺术成就全部都是靠他的想象来成全的吗?
真相是,科举落榜后的他在家乡的风景名胜区摆了一个茶摊,用免费的茶来换取过往行人的故事素材。
他的茶摊,一摆就是20多年,一共收集了500篇鬼怪故事,最终汇辑而成《聊斋志异》。民间的故事经蒲松龄这位文学大师的手笔,就这样成了一部借鬼怪讽刺现实的名著。
除开刻意搜罗写作素材,只要你细心留意,任何生活的边角料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写作素材。
张爱玲为何14岁就能写出迷倒众生的小说?
据说,她12岁时,经常与母亲和她的牌友们同处一室。聚众打牌的阔太太们,以为年幼的张爱玲听不懂那些人情世故,所以在她面前聊起天来毫不忌讳。
殊不知,张爱玲一语不发地坐在麻将桌旁,已将她们讲的家长里短都默默记在了心里。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原型就来自母亲身边的一个牌友。
3 一名合格的作家,需要具备哪些优秀素养
斯泰格那自己曾经说过:才华像大马哈(不是马大哈哟)鱼卵一样俯拾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能够存活下来而且发育成熟的则少之又少。
如果你问作者:在你眼中,什么样的人看起来有潜质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作家?他会这么回答:
天赋的苗头、显而易见的洞察力、对世界清醒的警觉、对语言的感觉。
除此之外,作者还给了一些其他的观点。
一是要有选择视角的能力
小说创作的基础是视角的选择,是作者选择何种立场、意识,让读者跟随故事的进程。
一旦小说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臻至纯熟,就必须把开发视角作为自己的主要技能。“他必须时刻在故事之中,同时又身处故事之外;他必须让故事顺着自己的意志去推进,同时看起来又像自在地独立发展。要锻炼这种技能,短篇小说是绝佳的训练场。”
这也是,为何我们经常在小说中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本来已经够惨够虐的了,好不容易快要盼来美满的大结局时,作者却让他领了饭盒。
如果你给作者寄了刀子,问他为什么要把你喜欢的角色写死?他肯定会说,因为剧情推动到了这里,写到最后这个人物开始自己主导自己命运的走向了……
二是要有讲故事的能力
每当阅读一部小说,我们的内心都会对故事的结局有一个基本的期待,是悲剧还是喜剧?
如何让自己的故事读起来更扣人心弦,只要牢记斯泰格那在书中提到的创作心法: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包含逐级升级的行动、无数勾连的支线、一个高潮、一个解决,里面的人最后或胜利或失败,生存或者死亡。
这让我想起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为了让读者相信小美人鱼对王子是真爱,就设置了逐渐升级的行动让她证明自己的感情。小美人鱼先是用自己美妙的嗓音与巫婆进行交换,获得人类的双腿。非但如此,还要她在上岸后的每一天都承受着每走一步就犹如走在钢刀上的痛苦。最后直至小美人鱼为了保全王子的性命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化为泡沫葬身大海。
三是要有创造场景的能力
创造一个场景,就是把你的人物放到舞台上,让他们真实地演绎自己的故事。
场景还必须全方位地说服读者,这意味着人物必须是可信和前后贯穿的。
也就是说,对白必须接近真实的谈话,又不会被真实谈话的无趣、愚蠢和重复拆得凌乱散漫。不要卖弄自己的风格。文风需要匹配的是人物和情境,而不是你自己的风格。
行动必须直截了当,而不是瞻前顾后,枝节横生。
内在的逻辑必须把整个场景的开始、发展和结尾紧紧地拧在一起。
背景设置必须勾起人的感官反应,不允许它弱化或者被遗忘。
如果有任何一个客体足够重要,并因此被提及的话,必须让它物尽其用。
就像契诃夫说的,如果你在第一幕的墙上挂了一把枪,那么这把枪必须在结尾之前将子弹从枪膛里推出去。
其实,契诃夫这句名言,也非常形象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在小说中设伏笔。
四是要有敏锐的感官
人类天生是视觉记忆的动物,这就要求创意写作要从感官开始。如果没有敏锐的感官和使用他们的意愿,就不应该自称为文学作者。
在作者看来,没有感觉,就无法创作形象,而形象是让读者听到、看到、感到的唯一的工具。所以,大多数文学形象是视觉的——字面意义上的形象——但也许还掺杂着令一种感官或多种感官同时存在。
要想学习五感写作,这里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毕淑敏的小说,比如《女心理师》。她的文字,就十分巧妙地杂糅了各种感官,既新鲜灵动又能给人画面感,读来令人叹为观止!我初中时被她文字所吸引,从中领悟到艺术美感,就因为小说《阿里》开头的那句:高原是地球苍凉的额头。
五是既能去粗取精,还能添枝加叶
在写作中,简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是简化。书中例举了海明威的写作方法:学着从最朴素的东西开始,把丰富的词汇一一剥去……直到剩下最简单最暴力的内核。
伟大的作家不仅是一个去粗取精的人,同时也是增添枝叶的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作为伟大的增添枝叶者被人们所铭记的。
书中还补充道:沃尔夫就是一个非凡的增添枝叶者,他不会让人物路过五金商店门口,而不去列数货架上的每一个工具。
六是既能写自己的经验,也能借鉴其他人的经验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话:小说家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能把自己身上的事情描述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又能把别人身上的事情写得好像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句话一针见血:写作者应该具备传达信息的技巧和虚构的说服力。
不同于其他一些由外文翻译过来的实用类书籍干巴巴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语言生动精妙,仔细品读,可以从中习得关于表达的技巧。现将我喜欢的句子摘录于此,分享给大家:
他的武器库里纵然有成千上万个短语,其中能够击中那遥远而又缥缈的艺术标靶的,也许寥寥可数。
阅读对我们一生的回报,是与那些或温和或反叛或包容的灵魂相遇,让我们得以邂逅相互混杂、丰富多彩,却又永远高山景行的人类。
武器不会造就勇士或猎手,但没有武器,谁也无法成为优秀的勇士或猎手。
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发明多层次的语言。学校越是石化我们的母语,就越应该有更多的创造来自胸无点墨的人。
除非有人喜欢读你的书,否则你的写作一无所用。你的作品就像一颗倒在茫茫森林中的树,不会被人知晓。
康拉德说:文学是写给气质相投的人。你的书总会找到它能倾诉的人的。
让一个故事结束就跟说晚安一样难。学会干净利落地结尾,不要留下残羹剩饭,不要拖泥带水。
好了,关于本书的分享到此结束。最后还是以书中的一段话给这篇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有些作者之所以写作,有些读者之所以阅读,不是为了面对或者考验自己的生活,而是从中逃离,跑到另外一个世界。
相比我们朝九晚五的庸常世界,那里的男人更加高贵和性感,女人更加漂亮,在那儿他们冒险、抢劫、谋杀,进行帮会角逐、空间旅行。失去了这些刺激,生活便会平淡乏味。”
那么,看了这段话,你是愿意当一个读者呢,还是当一个作者,创造另外一个世界呢?
作者:锦瑟。一个视写作为生命的大龄文艺女青年。
该文同步发布于个人微信公众号《蒙娜冰莎的微笑》,ID: gh_2fb3bd88e9ca。
全网账号同名:蒙娜冰莎的微笑,欢迎关注,期待与你们在微博、今日头条、简书、知乎相遇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