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那年的教学楼走廊,永远飘着粉笔灰和课间喧闹的气息,我和叶子的缘分,就藏在这样寻常的日子里。那天我抱着刚领的作业本往教室走,迎面撞上一群说笑的女生,其中一个扎着低马尾、穿浅蓝校服的姑娘,侧脸猛地撞进我眼里——眉尾微微上挑,嘴角抿着时有点倔强的弧度,像极了我小学时那个总在课桌上画小恐龙的同桌。
我当时愣在原地,手里的作业本都差点掉在地上,心里直犯嘀咕:“她怎么会来这所高中?”小学毕业后我们就断了联系,我甚至记不清她的名字,只记得她总把橡皮切成小块分给同学。我盯着她的背影看了好久,直到她拐进楼梯间,才后知后觉地懊恼没上前问一句。可我向来信奉“缘分不用追”,觉得要是真有交集,总会再遇见,便没特意去打听她是哪个班的,只把这份“眼熟”当成青春里一个小小的悬念。

没想到这个悬念,在高二开学那天有了答案。班主任拿着分班名单走进教室,念到“叶子”两个字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后门走进来——还是低马尾,还是那件浅蓝校服,只是比去年长了点个子,眼神亮了些。我瞬间坐直了身子,盯着她走到第三排的空位坐下,心里满是“果然是她”的惊喜。但最初的我们,并没有立刻熟络起来。她上课总认真记笔记,下课要么趴在桌上补觉,要么和同桌讨论题目,我则忙着和前后桌打闹,最多只是在走廊遇见时,互相点头说句“嗨”,像两条平行的线,虽在同一个空间,却没什么交集。
真正打破这种“陌生”的,是一次座位调整。班主任按身高重新排座,我被调到了最里侧靠窗的位置,而同桌,恰好是叶子。那天我抱着书包挤过狭窄的过道,她正趴在桌上写题,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我小心翼翼地把桌子挪近,不小心碰掉了她的橡皮,她抬头看我的时候,眼里带着点刚被打扰的迷茫,随即笑了笑:“没事,我捡就行。”就是这一句温柔的回应,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从“你昨天数学最后一题会吗”聊到“食堂今天的糖醋排骨好吃吗”,从课间十分钟聊到放学路上,不知不觉间,就成了能分享零食、吐槽老师的朋友。现在回想起来,竟记不清具体是哪句话、哪件事让我们走近的,只记得那段日子的阳光,总带着淡淡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