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96岁的杨绛先生在自序中说:年纪不饶人,我又老又病又忙。……我的《自问自答》是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写成的,在斗争中挣扎着写也不容易。一位耄耋老人,在病痛中历时两年半的时光,写下四万多字的《自问自答》。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既让我们敬佩,又让我们汗颜!
很多人也都在经历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并没有打败人,却让人对生活抱着更大的希望。
因为妹妹生病住院,我和妹夫在医院轮流陪床。在广州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的病房里,看着年幼的,年少的,年青的,年老的人们因为脑袋里的各种疾病而住在一起。15层整个一层楼里,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人暂时生活在这样一个区域。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真诚地和其他人和睦相处。小小的病房,就像一个临时的小家。
妹妹从ICU出来转到一个新的病房,临近年关,人们陆续出院,很多病房合并了。护士不小心把她安排在儿童区域。同病房一个一岁的小宝宝去做手术了,手术后送进了ICU,他的爸爸妈妈来来回回地取东西,不停地向别人打听里面会是什么样子,不能确定宝宝什么时候能从重症监护室出来。那种焦虑,紧张,不安,手足无措地等待让人跟着揪心。
住了一天,对床的小姑娘要出院了。13岁的孩子头上一周前做了手术。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左上角的额头塌陷了一块儿。小姑娘很乐观也很活泼。不停的和我们说话。一直在说“住院好烦哦,住院好烦呢。”我们在走廊里溜达的时候,她跟在我和妹妹身边,聊着。我注意到她走路一跛一跛的,在她脖子右下方,有个一寸多的刀口,那是很明显的旧刀口。胸前正中间,隐约有一条很长的疤痕,很像手术后留下的。不知道在这个小姑娘十三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什么?我问她有没有兄弟姐妹。她黯然的摇了摇头。夜晚她妈妈和她聊天,轻柔的告诉她:爸爸、妈妈可以给你攒一些钱,但是不能跟着你一辈子,你将来要独立生活。她没有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赌气的说,那你为什么要生我呢?她的父母在她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不知道这个小姑娘什么时候才能够明白。
隔壁病房有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儿,鼻子里面插着管子,小脚丫上输着液体,他爸爸和叔叔陪着,用手机和iPad里面的动画片儿和小游戏吸引着他的注意,一直都没有见到这个小宝宝的妈妈。小宝宝的脸很苍白,每一次我路过门口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他都带着戒备的眼神挥着手很烦恼的样子。这是一个很乖的小孩儿,一声都不哭,坐起来休息一会儿,一会儿的功夫又躺下睡着了。无论是醒着或是睡着,看起来他都很痛苦。但是仅仅两岁多的孩子,却乖巧的知道,生病了要配合医生治疗,哭闹是没有用的。
前两天的病房里住着一位在广东打工的河南的大姐。重新合并病房的时候分开了。她让她爱人扶着过来找到我妹妹。很遗憾没有分在一个病房里。央求着我出去的时候给她带一点小咸菜。她因为面部神经有问题做了手术,后脑右侧有一个三寸多长的刀口,手术的时候只把刀口附近的头发剃掉,其余部分的头发都留着,她让她丈夫给编成小辫儿,那个憨厚的男人笨手笨脚的捯饬半天也没有弄成。她就央求隔壁床陪护一个大姐帮忙编成小辫子,一个女人无论病痛成什么样子,都不会忘记把自己整理得干净清爽一点。希望别人看见的是整洁的自己!
无论生了多重的病,人们对医院是抱有希望的,对医生也是充满了敬意。其实医生又何尝不希望他们能够手到病除呢?看见每天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对每一个病人都那么地细致耐心,对他们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人乐意来医院,但是生病的人们又不得不来医院。希望所有在病痛中的人们都能够快一点的好起来。毕竟这个世界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生的希望,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