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读书没有兴趣和喜欢,至少现在是这样,想休学一个月。在学校就是玩玩睡睡浪费时间,可是它被浪费得一点意义都没有。我想考台湾警专。我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我没有计划,也没有钱。我想去干嘛呢?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找个工作上半个月班,然后再出去走走玩玩,整理好心情再回学校?这样也许看来是浪费时间,会说我疯了。可是它被浪费得有意义对我来说,我能学到东西,体验得到东西。至少我能想到了就能去做去实现,敢追敢爱也敢恨。我在学校每天睡觉说话玩手机我又得到了什么?我过一年后留下的又有什么呢?经历还是努力或汗水,什么都没有。每一个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一个自己的选择被清楚和坚定地说出后都不该被否认。
可妈妈会同意吗?不会吧。说出来只是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荒谬、不可理喻……中国就是受太多限制才让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生下来是为了活成“自己”,而不是为父母或家庭的梦想而生下来然后活着。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当然要有计划。脚既然长在自己的脚下,路就要由自己来走。脑袋既然长在自己的头上,思和想就要由自己去开发。我想要有丰富和不一样的经历,来去完成和充实这几十年短暂的人生。
今天还没有十七岁的我想去美国,可是我没有办法去那里,有太多太多被阻挡阻止的理由圈住我,可是我却又有更多想去的理由。也许大多数爸妈会说,你书都没读好没读完就想走那么远,等你大学了毕业了工作了再去不可以啊,到时候想去哪想干嘛都行,现在好好读书最重要,别整天想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可是你们知道吗,也许我真的认真读书了认真工作了在你们眼中有了成就成功了,也有了足够的钱能让我去富游一趟,可我还有时间去吗?二十多岁的时候会说正是年轻气盛好好打拼吧,赚够了钱哪里都可以去,年轻时时间不仅是资本更是金钱。到三十多岁了,会说而立之年呢,又有家庭和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跑出去完成什么年轻时的美梦啊。于是四十多岁了,变得成熟稳重了许多,看过世界的变化和人心的无常,物是人非、世态时态事态,可又有谁还记得年少时那个紧攥着的梦呢?五十多岁了,年轻气盛过去了,而立之年也走过了,成熟稳重变成了饱经沧桑,而年纪也已经过了半百,走在路上都被人称爷爷叫奶奶的,看见走过的少年的身影就像看见了曾经神采焕发的自己,可一晃神还得匆匆赶去幼儿园接孙子孙女呢,年少的梦也早已被整个家庭代替了。不知不觉你走过了六十多年,孙子孙女长大了,不再需要你的呵护和照顾,儿子女儿各自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你终于有时间和钱去一趟你年轻时想去的地方,完成那个在心里埋了这么久的愿了,可当你到了那,还找得到年轻时那种渴望和冲动的感觉吗?还体会得到年少时那种不会再有的轻狂吗?现在你可以说走就走了,可是你的脚步没有那么快了,身体没有那么硬朗了,你不能找到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了,可这时你只能感叹:唉……老了老了……
爸爸妈妈,我想说。要相信一个即将要成年的青少年,我可能在你们眼里永远会是个孩子,可我在自己的心里却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奇怪和新奇的想法,我都想要去实现,想要逐一去完成,我想要快乐和丰富,无论是成长的甜蜜还是泪水我都接受。我并不是要放弃学业和摒弃知识,我只是在找一条可能会更适合我的路,重新找到目标和方向,整装待发重新上路。一个月后我一样会回到高三的课堂和教室,我只是想找一个目标,就像刘同的那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找到目标和方向总比无所事事耗在教室吃吃玩玩睡睡好得多,我只是想给找不到栖息的心一个港湾和一种安全感。这种感觉不是你们全都能给的,我希望我们能理性地对待和看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昧地不放手和呵护、保护,更不是中国大多数父母施行的“爱心绑架”。没有听话,没有按你的安排,没有走你规定的路就是你们说的没良心、不听话、不孝顺。
(没写完 懒得码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