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孩子以一种期待,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将会减少一份黑暗。
――微感悟
大战在即,是披上铠甲,冲锋上阵;还是面对烽烟,临阵想脱逃。其实答案自在每个孩子心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挑起每个孩子战斗的欲望,哪怕最后是输的一败涂地,也是虽败犹荣。况且只要你去迎战,就有战胜的可能性,或许还可成为“战神”!
小A,一个活泼爱搞笑的一个男生,进入八年级以来,不温不火,连年级前300都是凭心情来的,明明有着一颗可以“博古通今”的大脑,却偏偏干着与之十分不匹配的行当。而且还“顽固不化”,深入了解其家庭,刚开始家长还是支支吾吾,私有隐情,却总想隐瞒,最不解的是明明显而易见的问题,一味的辩解。我们曾经聊过这样一个话题:孩子频繁在晚上住宿的时候,说闲话,话八卦(亲耳听了将近5分钟),第二天上午单独谈心,聊天。下午短信发出,神回复:旁边的人不对,他有说话的市场。这位家长看待问题的眼光独到又犀利,不过也给了我处理宿舍说闲话的灵感。任何一件事之所以风生水起,是因为它有市场乃至大市场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和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里,不断给他以期待,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事务,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水滴石穿要的就是耐力和坚持,何况一个越被期待,越想上进的孩子。你有困难,我倾囊相助;你想进步,我适时引领;你想优秀,我锦上添花……三个星期前,孩子妈妈发来微信:王老师,孩子的教育需要我在家怎样配合,我全力以赴。孩子爸爸打来电话:王老师,冲刺期末,我想过去陪孩子。
其实在最后冲刺的这一段,孩子的态度来了180度的转弯,就连他平时自诩“很有艺术范”英语书写,也一下子变成了“更潮流”的衡水体。曾被作为奇迹在1727上空盘旋好久好久……
孩子,仍对你有所期待,从昨晚谈话时,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你对自己的期待。
小小少年 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 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读书进行时
该如何奖励能够做到既激励学生积极表现,又能为后续的积极行为注入恒久的动力?答案是多角度经营,让奖励平中见奇,回归阳光生态,彰显情感的磁力和智慧的张力,从而占领育人的先机。
1 变换方式,新活有趣
(1) 变换花样――常换常新
每个人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奖励也是如此。若是教师能不断变换奖品,或是变换奖励的方式,有时,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变化,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可以是健康的图书杂志、书券、书签、贺卡、教师本人的绝版照……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变换运用,还可自我创新。
这这些富有积极意义的物品作为奖品,可以把物质奖励和精神熏陶相结合,富含情趣和意义。这样,奖品既是奖励物品,又是奖励目标;既是奖励载体,又是实现奖励目标的通道;既与学生喜心心理挂钩,由与精神品质挂钩。
(2)反向奖励――寓贬于褒
奖励与惩戒犹如“激励”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失去平衡。其实,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彼此坦诚、关怀和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即使教师指出的是学生的不足,学生感受到的仍是教师积极的期待。表扬中有期待,期待中有鞭策。
(3)悄然奖励――秘而不宣
由“秘密”小纸条到“秘信”,秘密的传递方式也为此增添了神秘感,更使学生心驰神往。即使看到的不再是表扬而是批评,但对他人而言仍是哥“秘密”,便给了他宽松的外部氛围,学生自然乐于接手。最后,教师从根上着力,把学习的内容、过程及方法等内容写入信中,并要求学生回信,这种双向传递方式,早已超越了奖励本身,而成了学生成长的“跑道”。
(4)双向传递――循环效应
教师的奖励富有精神力量,鼓励学生更积极地表现,而学生会送给教师,表达了对教师的信任,教师自身的情感与智慧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并不断被强化。
(5)特殊定义――赋予新意
赋予某些事物或“名堂”以神奇的色彩,为它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更赋予它积极的含义。多一种特殊定义 多一种激情,投入不多但收效较好,是一种“省工”又“省料”的好办法。当然,使用这一奖励手段时,要特别注意它的适用条件,别让自己的善意之举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