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伤痛
今天继续分享梁宁的〈产品思维〉,我们要接着谈情绪,情绪是每一个人最初的原动力。
一个人可以懂很多道理,理性分析每一件事情,但是当他有情绪的时候,这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可能做出摧毁所有理性建立的表面,粗口大骂、离家出走、摔东西、乃至于伤害别人和自己。
心理学认为理性是对自己的保护,当你发现一切事情都很合理的时候,事情的背后往往藏着连当事者自己也没发觉的伤痛,这种伤痛既可能是担心一旦被释放,就会伤害到别人;也可能是害怕别人看见悲伤的自己。
当一切都诉诸理性,你就碰不着事情的全面,从产品的角度来讲,你接触不到用户;从两人关系的角度来看,理性容易让关系失去温度。
所以今天我们要谈情绪,并从“满足”的观点开始。
爽和不爽
需求被满足就是愉悦。
累积很久的需求,瞬间被满足,就是爽。
原本被满足,却在一瞬间被剥夺,就是不爽。
我们可以从究竟对方是否被满足?来判断一个产品好不好,或者两个人的关系,是不是一个勉强的关系。
用户使用产品,到底有没有什么需求被满足,甚至一瞬间的不快都被释放?
比如,Facebook就是一个放松放空的场景,我们可以暂时把所有不快抛到脑后,看看其他人在做什么,最近有没有什么八卦,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在上面。
Facebook满足的就是探索别人生活的好奇,赢得别人注意的自恋,还有各种轻松娱乐有趣的内容。更重要到的是,你随时都可以上来看,也永远有看不完的内容。
是的,你其实也没有因此更认识了身边的谁,在上面的交流很有限,但浏览脸书,就是会有一种爽感。
甚至,你突然上不了脸书,还会觉得窒息、不爽的感觉。Facebbok真的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
关系里的情绪
透过满足与否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审视两人关系的品质怎么样?
和对方在一起,你有被满足的感觉吗?(除了能和你喜欢的人站在一起以外…..)
想一想你的各种需求,比如你寂寞孤独的时候,对方能够缓解这种感觉吗?你有烦恼想要讨论,对方是可以提供意见的人吗?你生病的时候、有性需求的时候,他会知道并且在你身边吗?
你也可以想一想生活中的各种不爽,对方在当下到底又扮演什么角色?是陪伴者?解决者?聆听者?又或者他就是制造者呢?
当你发现,其实对方不懂你真正的需求和不爽,你也不懂对方想要什么、不爽什么,那你们其实没有太深的交流吧。
“这就是一段勉强的关系”梁宁说。
今日思考
选一个人,试着用满足和剥夺的角度,来看一看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欢迎你的分享。
参考资料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03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和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