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顽石
最近有读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开始添加的时候,以为是一本介绍整理现有信息的书籍,直到前几天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一本介绍如何做笔记的书。
书中所说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胶水,然后就是记笔记,不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觉得有用,感兴趣,认为可以记下来的都可以记在这个笔记本上,另外,认为美的图片,有用的剪报,便签,可以用胶水粘在笔记本上,只需要一册笔记本,无论什么都记在上面。
遵循三个原则: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
一元化:是说把需要记录的内容统统记录在一个笔记本里,生活感悟,工作笔记,书籍评论,旅游日记,灵光一现的灵感等等,不加分类的都记录在这一个笔记本里。
时序化:是说记录时按着时间顺序记录,要有明确的时间标记,书中介绍了一种记录方法,六位日期记录法,就是年份的后两位,加上月份,日期。
比如:
2019年6月17日就写作[190617]。索引化:是说把所记录的内容,制作成索引,将来查找就会非常方便。因为作者记录笔记之后,后面会再次阅读笔记,并添加标题,这样制作索引之后,日后想要查找直接在电脑里面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在哪册笔记本的哪一页。
每一条的索引信息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
利用自己所记录的笔记进行知识生产。
因为记录了如此多的内容,那肯定是要加以利用的,同时这也是自己庞大的素材库。
在要写某个话题的时候,或是某篇文章,需要引用到之前的内容,因为自己有记录,那肯定是有印象的,直接查找就可,因为还有自己的一些感悟,所以这样的素材是非常好用的。
这些记录的内容后面再回头去看,不带有任何目的去看,又会产生新的想法,补充上去,又是新的内容。因为笔记本里什么内容都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以及一些零星片段,在看的时候,能够极大程度的还原当时的记忆,重温当时的感受。
长时间的记录,必定会有多处相同主题的内容,在思考会做某一专题的时候,把这些相关主题内容提取出来,重新排列组合,也是有益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
关于本书的一些其他联想。
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笔记,记录的一般都是自己映像深刻的内容,并且还是自己手写,有时候还会贴上一些卡片,地图,剪报等等,虽然杂乱无章,但看这样的笔记我想应该会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书中作者说这样记录笔记已经十几年,笔记本已达两百册,确实了不起,令人佩服。
- 放空大脑。
之前在喜马拉雅听过叶武滨讲的时间管理,其中讲到一条,就是把脑中的信息清空,这样才能够吸收学习更多的东西,具体的方法就是把脑中的想法逐条写下来。
现在看到这本书所讲的笔记方法,就可以把大脑清空,因为随时记录,有用的没用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记录,没有任何负担,信息都在笔记本上,给大脑放松,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 积累庞大的写作素材。
通过这样的笔记方式,各种记录,对于要写点东西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供自己使用的庞大素材库,只要坚持下去,就不可能没有写的内容。
因为记录的东西杂乱无章,后面看的时候,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
另一点,书中说的一种记录方式。前一行记录实际情况,后一行记录自己当时的想法,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我们的想法随时在变化,在那一刻是那样想的,在下一刻又会有另一种思考,而后面翻看笔记的时候,似乎就是在和以前的自己对话。
- 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样一本笔记,这样的记录形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中的想法思考,外出旅游时的见闻,读书后的一些感悟,某次吃饭的感受等等,统统都记录在笔记本里,看这样的笔记本,不就是在看自己的一生吗?
另外,人过一生,大多平平淡淡,身死,那么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时间再久一点,哪怕是亲人都会把自己忘记。然而,有了这样的记录,不管他人是否了解自己,但这都是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