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说生活要有目标。
国家会有国家的战略目标,企业会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小到公司的员工,就是自己的KPI目标,如果是学生,估计考试的分数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我对定目标的人生并不怀疑,但是也偶尔会感到好奇,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目标还真就大相径庭。缩影到个体上,唯一目标不变的人,应该就是哲学家。
大家对上面的目标表现并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不同的人生阶段本该就有不同的目标,即使是同一年龄层次的人,目标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千差万别。
但不管怎么定目标,多数人的目标都会有相似之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实现它。
泰德·卡辛斯基,那个臭名昭著的炸弹客,同时也是一个天才,16岁考入哈佛大学,25岁成为加州伯克利分校最年轻的教授,虽然后来从事“炸学校”活动,因其最后发布的一篇文章而最终被捕获。
他的这篇文章里面却有一个能引起所有人信服的观点,“为了幸福,每个都需要指定目标,并付诸努力”,并且将目标归为三类:
1.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2.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3.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几乎没有人的目标会不在这三个选项当中。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目标呢?
稍微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算不算?上中学的小明肚子饿了,于是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他兴冲冲的跑进食堂,然后排队完成打饭,接下来就完成了他的缓解饥饿目标。
看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因为太容易,所有人都会做,所有人都能完成,稍作努力就能达到,的确是很容易。
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又如何呢?对于国家和企业,定制长远的目标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在定制目标之前,相关人员都会对目标进行评估,确定接下来的可实施性,以及难度,通常来说,那绝对不会是非常容易就实现的目标。
在回到个体,比如你要跑一个三千米,相信这对很多人(也包括我)来说都是一个需要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但究竟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也要考虑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
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大多数人应该是不会去想的,既然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为什么还要把它算作目标呢?而且随随便便就能够举出一大堆这种“目标”。
04年,刘翔在当初110跨栏比赛中,他心中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拿第一,证明黄种人是可以做到的。同样,半个世纪前的罗杰·班尼斯特心中也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4分钟之内突破一英里。
类似这样的目标如果换做我,我会直接把他纳入第三个选项。不仅是因为我没有他们的先决条件,也许是因为我本就没有那样的雄心抱负。
刘翔跨栏拿第一和班尼斯特相似之处在于,他们在突破别人认为完成不了的任务,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区别,跨栏的第一总要有人去拿,刘翔只是觉得“我能做到”。而班尼斯特的想法是,“一分钟内突破四英里,别人做不到,我可以告诉大家能做到。”继而,刘翔之后,中国至今没有谁能刷新他的战绩,而班尼斯特之后,有了越来越多的班尼斯特。
稍作努力,不懈努力,无论怎么努力。这也是三个可以互相轮换的选项,对同一个人是的,对于不同的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