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的唢呐声

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听过唢呐的曲调,婚丧嫁娶都会请唢呐队来吹,唢呐调子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场合气氛吹奏不同的曲牌,喜事曲调欢快愉悦,丧事曲调悲情泪簌簌!

  都说万般乐器唢呐为王,没有哪一种乐器能像唢呐一样,能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宣告和记录人生中的各种大事件。满月、出嫁、结婚、生子、寿诞、离世……在每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都会闪现出唢呐的声音。平心而论,在人的一生一世当中,这是唯一一个能从满月演奏到头七的乐器。

  唢呐有着铜黄色裙裾,下摆的开口有点夸张,静泊在桌子上,就像一朵头朝下的打碗花,悄无声息地开放着,娴静而端庄,孤单而怀旧,暗含一丝隐隐的忧郁,唢呐细小的身子,却丝毫不影响它高亢、嘹亮的音色,于是乡村土地上斑驳的往事,在唢呐响起的瞬间就变得灿烂起来,象擦得发亮的唢呐口,泛出一种鲜活鲜活的记忆。

  在老家一直有个关于唢呐的顺口溜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

  记得在老家一个同学很早辍学就进了唢呐队,每天早晨很早就听见在河边练习吹唱,起初他吹不出声音来,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发声,他说学习这类乐器起初掌握不了方法是很难出声音的,在后来的练习中他总结到,在吸气时,小腹向里收缩,胸部的肋骨向外扩张;吸气时,用小腹的动作来控制呼气的急缓。吹唢呐一般是吸气要快、要多;而突起时却要慢、要少,要讲究利用腹部动作去控制气息,使它符合演奏乐曲的需要。

  有一次我们同学几个好奇的找到他让教教我们,结果我们根本使不上劲就头晕眼花了。每次看到他吹的腮帮子鼓的像个“蛤蟆”看了都想笑,后来通过他的解释才知道在他们这行就叫“蛤蟆腮”据他描述想练唢呐必须要具备非常好的肺活量,不然吹不好,其次才是各种技巧……越是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也是复杂。

  如今随着政策的出现禁止农村吹唢呐办婚丧事,如果坚持按照以前的风俗习惯违规办理的话,可能会面临处罚。为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唢呐队都解散了,这是不是一种农村习俗消失的前奏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唢呐是乡村的灵魂,当有人无遮无拦地吹响唢呐时,足以在近在咫尺的观众面前立一道音墙,声音直逼入耳,提醒台下正襟危坐的...
    魅力太行阅读 667评论 0 0
  • 刚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有一位户下哥哥整天在村对面的山梁上“呜哇、呜哇”地乱吹唢呐。父亲说:“小娃娃不好好念书,退了学...
    武俊祥阅读 934评论 1 2
  • 《百鸟朝凤》这部讲述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唢呐,在时代的洪流慢慢没落,甚至无奈走向消亡的电影。也讲述了传统匠人默默的...
    蕤_阅读 845评论 0 2
  • 老憨无儿无女,光棍一根,一生浸淫唢呐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别看他现在穷困潦倒,当初可是十里八村唯一唢呐班的班主,可...
    东哥说事儿阅读 1,128评论 2 6
  • 我们小时候村里死人了就会过几天响起吹唢呐,刚死的时候就会在屋外响起鞭炮声,然后挂起喇叭从白天响到夜晚,第二...
    思想聚焦的原创阅读 1,633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