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爸在家练字的时候,把短视频打开边写边看,到了感兴趣的内容就停下笔拿起手机。我特别想问他,能get到我们小时候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的乐趣了吗?
再看看自己,其实也八九不离十,以前工作的时候,喜欢开新概念英语当背景音,现在动不动也是打开个短视频当背景音,尤其是晚上加班,夜深人静,报告不会写、论文写不下去、测算公式不会套等等特别烦躁时候,要么打开个吃播、要么是健身博主,就放在旁边一直循环,仿佛自己身在脑子在工位,身体在运动,灵魂在大吃特吃。其实呢,结果是脑子、视觉、听觉全都被打乱了。遇到不会的东西,试图通过分散注意力来逃避问题。
有一天同事小M问我一个excel某个功能怎么操作的问题,我也不会弄就说百度一下,她选择了打开抖音去找,说见过一个教办公软件操作的号。
想不到有一天,打败搜索引擎的居然是短视频软件。度娘的地位居然也会被撼动。回想短短两三年前,还是微博、公众号、知乎、豆瓣等平台的天下,现在,看公号和刷知乎的人恐怕眼球都被抖音、小红书、各种视频号吸引走了。人的惰性是很容易培养的,就像消费习惯的棘轮效应一样,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当我们习惯了接受的讯息是影像声音并茂的,就很难再去看文字图表式的了。还得自己动脑子,多累啊。我身边有不少同一年龄层的同事表示,别说看书,看个短短一两页的文件都看不进去。
我自己的感受也很直观,同样的内容,在视频和图文之间肯定会选视频。工作中想找个新产品的课程,除了找制度、找课件还会去网络学院看看,有没有微课。学习的时候,看课本几乎就很困难了,买网课是第一选择。对于短视频的沉迷也是一样,虽然自诩不刷抖音,但是被小红书拿捏的死死的。几年前小红书刚推出的时候,主要是围绕女性关注的彩妆、穿搭,内容也以图文为主,后来也逐步转向视频。一开始我不喜欢看视频,图文翻翻就可以了,不喜欢的就不往下看了。随着视频时长从1分钟到15分钟,还有倍速功能等等,就开始依赖视频了。看彩妆穿搭的初心,被这个APP改变了,成为消耗时间的魔盒。
时代洪流不可逆转,图文时代确确实实已经过去了。变了的到底是讯息传达的形式,还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仿佛是一个充满哲思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自制力的问题,小时候是动画片,初中是MP3,再后来有消消乐,现在是短视频。可是现在这个东西的威力是前几个的数量级倍数,有太多内容太多空间,些许还确实挺有用的,完全阻断感觉是不太可能了,嗯,所以怎么办呢,朋友们,怎么能尽可能避免把时间打碎,注意力太过分散。大家有什么好的习惯都交出来吧。
之前看到几个小方法,自己试过几次,能有一定帮助,但都是短期效应,想要长期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得在曲折中前进...
1. 避免早上一醒来就去看短视频、碎片化的东西,让大脑从醒过来就保持住注意力,去开始做难度大、需要专注的事情,比如背书、写作、难啃的书、困难的工作等。尽可能推迟去接触碎片化信息的时间,预留更多整块的时间。
2. 在学习、工作的时候,如果想拿起手机看什么东西,就写在纸上记下来,等完成这一段后统一处理。
3. 目标激励法,设定一个比较短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从7分钟、15分钟、20分钟循序渐进,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奖励自己可以放松一下、吃个零食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