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生命最宝贵的青少年时光我们在学习,进入社会每个领域每个企业也在要求我们学习,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学习。但纵观每个阶段,每个环境,学习的效果总是千差万别。同样一堂课,有人快速掌握了所讲授的知识,有人课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同样掌握了,和前者的区别只是消耗时间的不同;但有人在花费更多练习时间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掌握依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样一本书,花费2小时能通读一遍,有人30分钟后能对书的框架、结构、知识点侃侃而谈,有人花了4个小时能做到前者的程度,但更有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依然无法准确表述。同样的例子很多,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周围,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总是说:某某的学习力强,某某不善于学习......。那学习力到底是什么,它又由什么决定的,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提高呢?
谈到学习,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在学什么?是学那一个个公式?是学那一个个语法?还是学习那一个个定义?李笑来老师有个定义: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每个人的世界由它的认知世界所决定(其实是个主观世界),而他的认知世界由各个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来构成。那我们学习的其实就是那一个个概念,而概念的清晰完整准确以及和已有概念的联系将决定学习的效果。
埃里克森在他的著作《刻意练习》也提到一个定义“心理表征”。它的描述是这样的: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书中对练习和学习的描述就是在建立完善心理表征的过程。
所以可以得到答案:学习就是在构建一个个概念(心理表征),并且与已有概念(心理表征)建立联系的过程。
90%的人连学习的目标都搞不清楚,学了很多定义,语法,公式,却无法建立一个清晰完整准确的概念;或者他所掌握的概念是孤立的,在他的认知世界里,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弱联系或无联系,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那如何评判我们的概念是清晰完整准确且和已有概念有强联系呢?有个很直观的办法来检验。人的大脑和计算机很相似,整个计算过程也是分为三个阶段:输入,计算,输出。学习(听课、阅读、观察等)就是输入阶段,而自我消化、理解、思考就是计算阶段,而输出就是表述、传授。计算机能否达到某个功能的验证标准是输入后能否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人的学习也是同样的标准:能否准确清晰完整的表述(语言或文字),能否将此概念进行传授(别人能理解的传授)。
总结一下:1.学习的过程就是掌握清晰完整准确的概念,以及和已有概念建立强联系的过程。
2.学习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能否对概念进行清晰完整准确的表述,并对他人进行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