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
豫东平原一溜岗,最南一座称昆山,
方圆面积十余亩,苍松翠栢遮住天,
历代绿林豪中杰,经常扎寨在上边,
明朝崇祯帝年间,在上建了佛祖殿,
人们敬神神就灵,多少传奇留人间,
惩恶扬善扶正气,世代为民保平安。
题记(二)
天灵灵,地灵灵,世上处处有神灵,
人们所作善恶事,神灵件件记得清,
行善神仙给善报,作恶就给恶报应,
有时现实给现报,有时以后才报应,
劝人在世莫行恶,积德行善留美名。
第一章 刘理顺访查篡朝案
金銮殿急改佛祖殿
被当地人称作的昆山,只不过是比四周平地高出十余丈,面积有十多亩的一座黄土岗,连上四周比它又低四五丈的高坡,也只不过有一百多亩,但由于它上边长年长着遮天蔽日的松柏劲竹,自古以来也成了绿林好汉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明朝祟祯年间,当地一朝中大臣之子洪顺出于对朝廷的不滿,异想天开,在昆山顶上建起了金銮.殿,妄图改朝换代,被皇上知道了消息,派另一大臣,杞人刘理顺前来暗访查处,这事又让洪顺的父亲得知,便派一心腹,拿着刘理顺的画像,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赶在了刘理顺之前通报了信息,并让赶快想法应对,此时,金銮殿及东西等配房已经建成,如果不能在刘理顺到来之前改头换面派作他用,将会面临家灭九族之灾,洪顺也不是等闲之辈,马上将正殿改作了佛祖大殿,其他配房改作其他神仙之殿,一边让人在各殿中塑造神胎,一边派人在各路口设障拦截刘理顺。当各种神胎塑好只差开光之工时,刘理顺及两个从人来到了昆山北边五里之外一条河边,河上没有桥,河道又宽河水又深,又沒有渡船,刘理顺三人只得沿河北岸东上,又走了五里之多,来到一个村子,看见河边有一小船,船上有两个艄工,刘理顺三人向艄工说了渡河之意,两个艄工便让他们上了小船。其`实也两位艄工正是洪顺派的心腹,一个叫马超,一个叫张能,他们二人在这里是专为拦截刘理顺的,虽然刘理顺三人穿了便装,但两位艄工根据洪老爷送来的画像,以及刘理顺的气质已看出了其中年长者就是刘理顺,当船还没有行走到河中心时,马超便做了手脚,小船翻了,五个人都掉进了水中,刘理顺不会水,在水中挣扎,马超张能二人慌忙救起刘理顺又送回北岸,此时两个随从也从水中游到岸边,马超慌忙向刘理顺三人赔礼道:“客官,实在对不起,船小超载,没行一半就翻了船,让客官受惊了。"刘理顺说:“还好,有惊无险。"马超说:“客官,这衣服全湿了,現在虽然是春三月了,天气还有点凉,穿着这湿衣服是要生病的,我家就在这个村子南头,我叫马超,我这位兄弟叫张能,客官不如先到我家,不管赖好,找几身衣服换上,弄点饭吃吃,今天就不要过河了,等明天衣服干了再过,再过时咱分两批过,以勉再翻船。"
刘理顺觉得这个鞘工说得在理,再说看这两个艄工也不象水贼,如果是,刚才不会救自己,也就同意了,两个随从也觉得也两个鞘工不象坏人,也沒有说什么。三个人跟着两个鞘工来到了马超家,马超还有父母,都六十岁左右,慈眉善目,妻子看着也文静,马超向他的父母说了情况,两位老人很是热情,马超找了三身衣服让他们三人换上,马超的妻子就把他们换下来的衣服去洗,马超的母亲慌着去做饭,看到一家人如此好客热情,刘理顺心里很是感动。
洪顺要想篡权,是对朝迋的腐败不满,并不是他心地不善,所以他手下的人也都是良善之人。
刘理顺三人在马超家住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饭过后离开了他家,马超一人先把刘理顺与一个随从送到河南岸,后又与張能一起送另一个随从过河。
刘理顺三人来到昆山西边的大路上,向昆山顶上望去,只见上面的建筑,虽然没法与北京的皇宮比,但也是相当的雄伟辉煌,围墙高筑,大殿数所,前后两院,排列有序,房顶上,绿瓦盖顶,猫儿头排山,屋脊上二龙戏珠,四个角铜铃放光,风吹铃响,真是气派非凡,再加上四周树林,郁郁葱葱,甚是威严。刘理顺不由得心中大惊。
.. 刘理顺三人来到大院南边大门口,只見大门建得也是相当可观,大门是仿照开封相国寺大门所建,上方橫书四个大字:“佛祖大院"。往里走,院子的各个部位仍有人在忙碌,大门东边的殿房门上方写着“山神殿",西边的殿房门上方写着“土地神殿",刘理顺先后走进两个殿,两个殿内果真是山神神胎和土地神神胎,刘理顺就问一个清扫卫生的人,这个是佛祖大院,为什么进门先有山神殿和土地神殿?那个人说,虽然建的是佛祖大院,但原来的山神也得有地方住,所以就先把山神安顿好,昆山虽然也不小,但比起四周的土地还是小得多,再说,建庙塑胎都得用土,所以也得把土地神安顿好。
刘理顺三人又往里走,来到前后两院中间的大殿前,只见大门上方写着“送子观音殿",刘理顺又问一个人,为什么前后两节院中间要建个送孑观音殿,那人回答说,不管富人或穷人,当官的或老百姓,都希望人丁兴旺,人不就是过人的吗?家产再富农,官职有多高,没有孩子都沒有意义,所以才在前后院的中间建了一所.“送子观音殿",刘理顺很赞赏的点了点头,他走进殿内,只见送子观音.塑造得栩栩如生,善眉慈目,和蔼可亲,左右两旁还有许多逼真的小娃娃。
刘理顺从送子观音殿的后门走进后院,后院比前院要宽大得多,东边的陪殿,南头是“财神殿",北头是“高贤殿",西边的陪殿,南头是“包公殿",.北头是“关公殿"。.“财神殿"“包公殿"“关公殿"的用意不问自明,“财神殿"是为求财运人建的,“包公殿"是为有冤求正义人建的,.“关公殿"是为求平安人建的,那建这个“高贤殿"用意何在?刘理顺走到“高贤殿"门口问一个正忙着的人,那个人笑了一下说:“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为啥建这个殿。"于是他就给刘理顺讲了建“高贤殿"的理由。
原来,高贤是高贤人的简称,高贤人,名柴,字之羔,春秋末期人,是圣人孔子三千弟子中身通六艺,被称为贤人的七十二高徒之一,四十三岁时,卫国叛乱,逃到太康粱乡,开办学堂,教书育人,.桃李滿天下,享年一百二十八岁,死后葬于梁乡北边的高岗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高柴为这里的学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自发捐款,在墓地给他建了一个祠堂院子,占地有四五亩,祠堂建好后,前往拜谒的人络绎不绝,后来,每逢清明节和春节,四面八方的高姓人都来祠堂拜祖祭奠,随着拜渴人的增多,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梁乡集也渐渐变成了高柴集。佛祖大殿的东赔殿设为“高贤殿",是为了让高贤人保佑上学求文化的人学业有成的。
刘理顺是杞县人,又是崇祯七年的文状元,对高柴贤人的事知之不少,他还亲自去高贤祠堂拜谒过,所以对设置“高贤殿"表示贊赏。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交待。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