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那会太缺钱了,找工作只有一条标准:工资高就行。而自己运气也比较好,踩上行业风口,加上学历加持,一出学校就拿到了比较满意的薪水。
那时天天盯着招聘软件看,满脑子想着总有一天要做主管升职加薪。这个目标支撑着我勤勤恳恳打了好几年工,如愿以偿时却又改变了想法。
因为我发现,都是给人打工,谁也不比谁强,赚的也不见得比一线教师高,倒不如磨炼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攒够了经验和能力,可以跳去更好的平台升职加薪。
于是我继续在一线勤勤恳恳打工,从没想过人生还有其他可能,直到工资拿到天花板,再无突破。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熟练,自我成长空间越来越小,工资又一直不见涨,才开始感觉痛苦:自己到底是在拿技能还是时间换钱?
第一件事,我把月收入跟工作时间一除,好家伙,时薪25块!天旋地转间,真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
大学在餐馆打工时薪10块,读了这么多年书自己的价值就涨了15块!
第二件事,我打开招聘软件,搜索自己所在行业岗位的最高薪水,发现天花板低得可怜。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接近头部,接下来无论再怎么精进,也就是多个几千块钱到顶。
从那时起,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作为廉价螺丝钉的一生。
2
焦虑和迷茫之中,我开始阅读《富爸爸穷爸爸》,才明白收入有四种象限。而我在左上角,跟穷爸爸一个区域。
有段时间,我非常羡慕家人,都有稳定的单位,不像我居无定所,到处漂泊,一点薪水拿得胆战心惊。
但看着母亲快六十岁了,还在为多拿一节十几块钱的自习课开心,想起家里这么多年拮据过活,想起我们毕生的努力与破产之间只隔着一场大病,只觉后背发凉。
然后,我开始明白:无论是在企业打工还是在体制内打工,本质都是在出售自己的廉价劳动力。
而财富密码永远掌握在富人阶层。
他们会告诉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工作,没有工作的人生没有意义。
他们会告诉你:踏踏实实读书和升职加薪才是人间正道,不要想什么歪主意。
但没有人告诉你,工作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获得自由和快乐,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使命。
3
这个世界之所以财富分阶层,教育分阶层,都是因为认知。低认知的家庭很难培养出高认知的一代,放羊人的娃大概率长大后也放羊。
除非有一天,他看过世界,起心动念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有可能让生活发生一些变化。
但这依然很难,要想改变一个家庭的阶层,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母亲常说我:前无杀手,后无援兵。以前结缘的佛门师傅也说我是独木成林。
但我现在才意识到,我今天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父母的毕生托举。
他们虽然节俭度日,却从来不穷我的教育。母亲从小逼着我练毛笔字,挖掘我的语言天赋,培养我的写作兴趣,并提前让我上英语补习班,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后来的人生路上,这些特长为我不断赋能,直到今天,当我无处可去时,后退一步,竟发现自己内心还有这么多出口。
父母没有很多钱,但他们对我的教育就是我毕生最大的财富。
4
现在的我依然很穷,再怎么搞钱也还是很穷,我想应该是认知和路径出了问题。
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些商业思维的书,才看了一点点,便拍案叫绝。后面慢慢去看,争取多写一些复盘笔记。
人生遇到困境时,真的要多读书,多与良师益友沟通,多看看成功的人都在做什么。
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刻意去追是得不到的,你持续精进自己,不去想它了,它反而追着你跑。
可能这些年我太专注搞钱了,穷怕了就不想再穷,恐惧让我上进,也让我迷失。
不搞钱是不可能的,但我真的要先歇歇了。赶紧赶紧,把最后十多天熬过去,我要回家种地。
我都想好了,回家后一定要先睡个三天三夜,不开闹钟。
还要喊姐姐们去喝擂茶吃肉肉,撑得一动不动躺沙发上喘气。
还要跑遍附近十里八村,看看花花草草。
然后,再沉下心来——搞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