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只有4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很难。8月7日晚上7:30,听了吕小绘老师《好好说话,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讲座,让我对这4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也让我对自己日常的言行进行了反思。
吕老师从三方面进行了分享:一、认知:了解语言暴力;二、伤害:语言暴力的负作用;三、应对:家长如何避免语言暴力。这三方面层层深入,吕老师引用了大量的事例,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好好说话,会说话的重要性。
吕老师举的一个事例让我印象深刻: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小玲因为高考没有考上重点大学,就伪造了一张重点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就是为了让她妈妈李焕英能够高兴一回。 李焕英是真的高兴,她扬眉吐气地筹备了一场庆功宴,没曾想庆功宴现场变成了鸡飞狗跳的闹剧,并且抖出了贾小玲书包真实的专科录取通知书。贾小玲很难过,对妈妈说:“我以后肯定有出息。”妈妈李焕英不但没有生气,还笑着说:“那肯定的。”简简单单的4个字,包含着对女儿的信任与支持,也给了女儿前进的动力,试想,若小玲犯了错,母亲若给女儿语言暴力:“就你,还想有出息,不给我丢脸就不错了。”那还会有以后有出息的小玲吗?肯定不会的,父母的口中有孩子的未来,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这使我想起了前段和儿子的对话:
“我肯定能考上大学的。”
“大专也是大学。”
“我说的大学不是大专。”
“加油!”
说实话,在我心中,我一直认为孩子不够努力,所以我不太相信他能考上本科学校,所以在他说这样的话时,我没有给他肯定和鼓励,而是用一个“加油”,这两个字表达了对他的不信任,倘若事情重来,我一定会说:“那肯定的,我相信你。”但事情不会重来。
今天的讲座让我对自己平时的言行进行了反思:对学生,我会在全面同学面前批评学生的错误,没顾及到学生的尊严;对孩子,我会无意中拿他和别人做比较,有时还会说出威胁的话:“你要再……就……”,有时不够信任孩子;对亲人,表达感谢、感恩的话太少,表扬的话总觉得说不出口。
“好好说话”,这4个字将铭记在心,时刻提醒我: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