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着国计民生,教育界的每一次改革,都会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方法策略以及途径。6月份以来,“双减”成为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教育部门严格执行《意见》,做出了规范校外教培机构、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出台课后服务政策等多项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家长呼声最强烈,他们各抒己见,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在这次改革中能接收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希望各级教育部门能通盘考虑,周密部署,真正为祖国的接班人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一出台,各大培训机构积极响应,或改行或转型,纷纷采取“自救”措施,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也明确告诉我们,培训班的功能将发生重大变化,培训班不再为学生学科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买单,强身健体、发展审美、提升智力因素等是他们未来的主攻方向。
开学之日近在咫尺,家长们也面临着“家庭教育”这个重大课题,在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家长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孩子成长虽然不能完全地说“拼爹拼妈”吧,家庭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慌乱、迷茫,不如静下心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为“神兽”归笼做好长足的准备。
昨天,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培训班跑路,我带孩子疯玩一个暑假》。文中讲了一位名叫秦千惠的妈妈在培训班跑路的情况下,带孩子疯玩了一个暑假。在秦千惠看来,与其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习,不如好好利用这段没有补习的时光,好好建设母子关系。于是,她带孩子带小可打卡了北京周边好玩的地方,住了几家亲子酒店、民宿,吃喝玩乐好不开心。让人欣慰的是,小可在家人的陪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阳光的温暖和北京浓浓的独特文化氛围。按照秦千惠的说法,就这样疯玩花费的钱财是以往孩子暑期补课费用的一半还不到。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秦千惠做得很棒,她是一名有智慧的妈妈。她的做法告诉我们,离开培训班,我们做家长也能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助一臂之力。有网友评论说:
“双减”为有钱人的孩子关上一道门,打开一扇窗;没钱的,以前暑假怎么过,现在还是怎么过。以前还能送去学校补课,现在只能关在家里,严格的家长不让补课也不会让孩子有网玩手机,没所谓的本来也不会报补习班。出去玩减负,只是有钱人的减负而已。
其实,怀着这心态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还处于对家庭教育认识的迷茫期。所以,本次改革,给家长传输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也非常重要。无论经济条件是否优越,教育孩子的责任是一样的。本次改革的一大目的就是 减少教育支出,办老百姓满意教育。国家会不断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需要看清大好形势,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甄选,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考试(考查)成绩高低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之路。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一种自由的发展,所谓自由的发展意味着教育不能压制学生的想象力,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激发和点燃学生内心深处对某一领域的强烈兴趣,兴趣是推动生命体走向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的最佳动力。兴趣的点燃,则需在拥有智慧的教师的指引之下,共同阅读经典,思考分析,获得深刻的理解,共同探索未知,欣赏价值之美。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第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结合未来人才需求、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我们的孩子会更健康、更智慧。
1.核心素养指明方向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其中,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国家确立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求教育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教育为谁服务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教育要服务于人民、国家及其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国策。我们要教育孩子爱国家、爱人们,做一个有理性信念的人。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是人生存的必备素养。
社会参与,又要求现代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2.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智力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朋友可以关注以下这几条:
(一)观察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二)阅读
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
(三)劳动
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双手无所事事,也像不假思索地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一样,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是同样有害的。所以,要让孩子做一些复杂的、精密的、要求细心和动脑筋的劳动。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四)图画
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至于图画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儿童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和惊奇的东西描绘下来,这就是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评价。当儿童在画那些体现着美的事物时,对美的感受好像要求表现出来,激发着儿童的形象思维的觉醒。
观察、阅读、劳动、图画,这几点是互为依托和关联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出的100条建议,不仅适用于教师,家长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