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怎么样清空工作篮:
作者说,所谓的清空工作篮,并不意味着完成所有我们收集起来的工作,而是指识别收集到的每一样东西。它们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需要接下来怎么样采取行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工作篮转化的原则:
首先,你在处理工作篮的时候,一定要从上到下,第一个要处理的是最上面的事物。
第二,一次处理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多任务运行。
第三,永远不要把事物再次放回工作篮。
(感悟:作者告诉我们处理工作篮的几个原则,避免过多选择,过多的选择容易消耗我们的意志力。我们只有专注于当前的工作,才能够提高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没办法付诸行动的事情:
第一类叫做垃圾。直接扔掉。
第二类叫做待酝酿的事物。我们可以把它放到一个备忘录里面,也可以把它放到日程表里面。
第三类叫做参考资料。把它分门别类地保存,打一个标签,直接就一键存到我的电子文档里面了。
需要采取行动的事情:
作者特别强调,必须是可以执行的具体行动,不能有那种模模糊糊的行动。这样的事情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马上去做、立即执行的。标准就是这件事情可以两分钟之内完成。(感觉作者提出两分钟概念非常实用,他可以减少我们在这方面事情所花费的精力,提高我们的效率。)
第二种事物,委派他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一些事情委托他人处理。)
第三种事物,推迟执行。(这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通过记录可以随时监测我们行动的进程,从而更加高效的执行。)
媛媛老师发现,有个方法确实可以克服拖延,就是当你做下一步计划的时候,不要做那种模糊计划,做那种具体的、可以执行的计划,那么你的拖延概率就会小很多。(自己的拖延症经常犯,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试一试。)
【感想】:作者今天主要告诉我们把大脑当中收集到的信息和工作、生活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就行分类。对于那些重要紧急又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优先处理,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做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并且通过记录了监测我们行动的进程。对于那些不重要并且不紧急的事可以委托别人处理。这样有助于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增加我们工作效率,增强我们深度工作的能力。我们通过清空自己的工作篮,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的明白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为实现目标增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