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想到医院,就生理性抗拒。
就好像,临出门时,指给晕车严重的人,喏,坐那辆车!他一看到那车,条件反射就开始吐。
一个可以在解剖实验室和尸体仓库的楼上,独身一人上晚自习到深夜,而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的人…
一个上午缝完大肠、生剖完兔子,中午就可以无缝切换到吃肉啃骨头(我有同学会吃不下去,看到这些,会联想到各种肌肉和血淋淋的组织结构)的人…
到如今,我非常不接受药物和手术在人身体内外的切割。看到密密麻麻的患者,我会躁郁胸闷。
在医学院,我们学习“疾病诊断和如何治疗疾病,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一种药物或者其他疗法治疗每一种疾病”,而现在,谈论起孩儿们的发烧、咳嗽、腹泻,我身边的妈妈谈论的一长串的化学结构的药名、治疗方案以及就医指征,我根本听不懂。
我也祝愿我一直这样听不懂,也不需要懂,很好。
希望以后向我打听“哪家医院看×癌最强”“哪个医生是治疗糖尿病的大咖”“要住×院,帮忙找个床位”…越来越少。
我更希望朋友们能用“长期主义”审视自己的生命计划,投资自己的健康,而不是临时战战兢兢问我“是不是采取了某某方案,就治好了××病”
“因为A所以B”的单细胞生物思维,不该出现在进化最高等级的人类身上。
我的一个校友小姐妹,医学博士,前些年发朋友圈,“今天去拿体检报告,居然不敢看,什么是福?到了这个年龄,健康是福吧”
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敢看?投资了?管理了吗?心虚吗?该!!
如果想保持健康,我长达十八年持续关注“未病”,找我探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记得数据控花花同学的一条令人“噗嗤”的朋友圈:看到别人健康、美丽有活力,都会问“啊,你怎么保养的啊?”而不是问“你吃了什么药啊?”
对吧?
噢对了,祝我生日快乐,明年不要再在医院度过了。
唉[吐]
嗯
#不当医生的医学生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