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好的演讲,首先要有个吸引人的开场。你通过“激发兴趣”和“提炼主题”已经设计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场,成功引起了听众的注意。他们现在心里可能在想:“这个演讲者看起来挺有料,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呢?”同时,听众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些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他能给出什么有力的证据吗?”记住,听众是你的核心,要想他们所想,答他们所问。
一、横向展开:分论点的艺术
接下来,我们要对演讲主题进行情节化展开。这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纵向是分论点自身的内部关系。我们先说横向展开。
一、横向展开
在准备演讲稿时,建议你为主题设计三个分论点,这就是所谓的“三角形结构”。
(一)最稳定的结构:“三角形结构”
为什么是三个呢?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三个分论点能有力地支撑起你的主题,让人们觉得你的观点既充分又可靠。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最能记住的信息量就是三个。
1. 一两个分论点?太单薄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演讲只有一两个分论点来支持主题,那会显得多么单薄。听众可能会觉得:“就这样吗?还有没有其他论据?”他们很容易对你的观点产生怀疑。
2. 分论点太多?听众记不住!
但是,分论点也不是越多越好。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的短时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次性给大脑灌输太多信息,它根本记不住。就像我们记手机号码一样,我们不会一口气记11个数字,而是会把它们分成几组来记。所以,在演讲中,我们要尽量精简信息,突出重点。能用三个分论点说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拖到十个八个。
3. “三”的魔力无处不在
其实,“三”这个数字在演讲中真的很有魔力。很多成功的演讲者都用过三角形结构来展开演讲。比如百度CEO李彦宏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国梦,我的梦”,他就从眼界与命运、性格与命运、梦想与命运三个方面来分享自己的经历。这种结构不仅让演讲更有条理,也更易于听众理解和记忆。
除了演讲,企业管理中也经常用到“三”的概念。比如FAB法则、3C模型、3B模型等,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三个要点来方便理解和传播。生活中也是如此,“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这些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符合了“三”的法则。
所以你看,运用三角形结构来展开演讲真的是一种既有效又实用的方法。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只能用三个分论点或者必须用三角形结构。根据具体情况,你可以灵活调整分论点的数量。但是请记住,不要让分论点太多以至于听众记不住。一般来说,3~5个分论点是比较合适的范围。
既然你已经为主题设计了几个分论点,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巧妙地安排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这些分论点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共同服务于你的演讲主题。明天我们将继续讨论如何纵向展开分论点以及如何安排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