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往往有两种呢能力,一是评价别人的能力,另一种是欣赏别人能力。在生活中有两种妈妈,分别是4+5=?;6+6=?;8+5?;7+9?
于是孩4道数学题,分别是4+5=9,6+6=12,8+5=13,7+9=15.你听到了什么?所以你马上的第一反应是什么?7+9怎么等于15?没错,第一种妈妈就是这样子的,马上大声的去骂孩子,7+9怎么等于15呢?这么简单的题你都能做错,你这个脑子是不是秀逗了,所以孩子当时是不是被吓蒙了,站在那里发愣就不敢说话了。
其实各位有没有发现4道题做对了3道,答错了一道,那其实它的答错率是多少?是25%,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去看到答对的那75%的三道题呢?所以另一种妈妈是这样说的,很好啊,答对了三道题,不错,于是孩子马上意识到。做错了一道,然后再检查出那道题,马上及时的给孩子改正,妈妈又补了一句,嗯这下全对了,懂得及时改正,真棒!这是两种妈妈引导孩子的方式。
不是跟大家讲亲子关系,在我们生活中,无论你是领导或者说你是家长,不管是任何一个人我们去看别人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去找别人的问题和找别人的毛病。
我们如果想要让自己活得更幸福,如果让自己活得更有智慧,送给大家9个字,叫找优点,思己过、常感恩。就是你不管和谁在一起,你一定要懂得去找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拼命的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一个人他都有什么或多或少的缺点,那同时他身上也有优点,而当我们注意力一直在缺点上面的时候,这个人身上的优点你就看不到了。
比如说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认为很讨厌的人,看了吃不下饭的人,为什么你很讨厌他?为什么你看着他吃不下饭,因为你的注意力在他的缺点上,在他价值观做法看法和你不同上,所以你满脑子满世界,看到他的一切都是污点。就是我们只关注了它的缺点。
所以我们要懂得转换角色,转换一个思维,去找他的优点,只有你找到他优点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和他去交流,怎么和他去相处,包括我们自己,你觉得你是100%完美的吗?难道你身上就没有这种那种的缺点吗?一定是不是?只是跟你相处好的人,能包容你,能接纳你的优点,他会更能接纳你的缺点,他会更放大你的优点。所以说我们不要把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而我们要把放大镜去去看别人优点,这样我们和别人的交流沟通一定会有一个新的一个进程。
既然我们要去转化的这个观点,也要懂得在生活中去赞扬别人的优点。
举个例子如何嘉许,很多人是不会嘉许的,很多人就马上就说太棒了。啊真棒!很好!这时候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听到这句话就很懵逼,哪里棒,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嘉许一定要讲细节,什么叫讲细节?比如说你跟孩子去讲宝宝真棒,这时候宝宝蒙了,说我哪里棒了,你说以前你给妈妈洗碗,是洗不干净的,妈妈要再洗一遍,可是你看今天你洗的碗很干净,我不用再洗一遍,我发现你现在越来越会做家务了,所以你真棒。所以这是不是一件很具体很细节的一个事情,这孩子听完以后,原来我把碗洗好,我就能得到肯定,所以小孩知道为什么妈妈夸我。
如果你说宝宝真棒,然后宝宝说妈妈我哪里棒,你看以前你都不会帮妈妈做家务,你现在会帮妈妈扫地了,而且你看今天你扫的这个地啊扫得有模有样,而且扫得很干净,所以我觉得你懂得帮妈妈做家务了,啊越来越有担当了,真棒。
所以这是具体的一个事件,我们夸人的时候要讲细节。
我们今天之所以讲话让别人有感觉,就是懂得把一些细节的东西给它去描述出来。一个电影之所以让你有感触,就是因为他把细节放大了,让你有感触。
你跟别人评论的时候,不要去上来说,你看你那个表情跟僵尸一样,或者说你那个肢体僵硬的要命,你能不能改一改啊?你想一下谁能受得了这种话。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先给予赞美,给予肯定。
比如你觉得这个人在面前很僵硬或者怎么样,然后你第二天的时候你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然后你就跟他说,你看今天的状态跟昨天就不一样,昨天我看你感觉很拘谨,你今天很放松。所以你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他一看这是一个细节,他回头再去想想,果然不一样。
然后我给你一点小建议,你尽量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太拘谨,你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听听音乐跳跳舞,或许你会做得更好。整个过程中你给他建议没有让他受伤,整个建议没有让他难堪,这是讲话的艺术。
所以大家记住,当我们给别人建议的时候,不让对方感觉到受伤,不让对方感觉到这么多人面前让我很难堪。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子,你就开始在改变你讲话的模式。
再重申一下,先要去看到对方进步的地方,给予肯定,给予嘉许,然后适当的给对方去提建议,不要去提一堆的建议,如果你不会提建议,那你就别提建议,但是你一定要懂得去看他的长处,看他的成长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