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遣才是生活的真味
文/石岩磊
香港著名作家和电视主持人梁文道曾经讲过:“现在人们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将消费等同于生活。”他举例说:大家拼命工作挣钱,然后就去疯狂购物,或是纵情地吃喝,或是可劲地旅游,最后再去玩命赚钱,这便形成了一个怪圈。
梁先生讲的话的确有一定道理,人们就如同在转笼里奔跑的小白鼠,看似十分忙碌,其实是在死循环中原地打转。然而,这小动物真的是在傻乎乎地做毫无意义的蠢事吗?或许并非如此,它应该是在奔忙中获得了有限自由的快感,人类大概也类似吧。人们之所以花钱买东西、下馆子、旅行,是因为从中体会到了压力释放的畅快,或是自主支配金钱时的欢愉,收获的是超越消费之上的精神满足感,因此耗费资财的背后常常会飘散出几缕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欲罢不能。
但这种诱惑总归是有限度的,“双十一”狂欢买买买之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冗余物,是恨不得剁手的悔恨;胡吃海喝撑大了肚皮,催高了血脂、嘌呤、血压,再整天发愁如何减肥;走遍了天南地北,游遍了名园古刹,终归还是觉得自己的家最温暖。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活?经过各种冲动的洗礼,就会渐渐地体味到消遣才是过日子的真味。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梁文道的这段话算是对消遣的一种注解,他所说的无用,应该只是针对商业价值而言,抛开利益上的瓜葛,就是对心田的滋养了。几页闲书便能让人的思维空灵,摆弄摆弄孩子的玩具就会令思绪飞到童年,静静地注视着夕阳西下,即可慢慢平复躁动不安的心性。
梁文道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破解消费怪圈的良策,但从他的许多观点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决定生活质量的是消遣。消费是个减持的过程,而消遣却是在加仓,是给心灵涂上亮丽的七彩,给精神注入跃动的激情,让人在灰暗中望见晨曦,在荆棘里觅到通往山巅的小径。
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