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个孩子在人群中无情地指出了国王没穿衣服,人们才终于意识到大家都被骗了,而在这之前,为什么每个人都选择了沉默?是因为成为盲从中的一员有什么好处吗?还是在人群中会感到更安全吗——这就涉及到了人性的弱点,而在这一本《人性实验》中,就会给你解惑。
《人性实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书,作者是新罗谢尔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库尔特•P.弗雷和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艾登·P·格雷格,他们在书中介绍了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并从专业的角度为读者揭示了它们背后的原因,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就以本文开头“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为例,其实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从众心理,我们很多人往往分析到这一层面就浅尝辄止,而心理学家更喜欢继续探究,看看其中的影响因素究竟是什么。
在本书的第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就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参加试验的人围坐在桌子上,其实每次都只有一个真的被试验者,其他人都是提前约定的配合人员,实验者会展示一些白色的卡片,上面有黑色的竖线,并用它们比对标准竖线的长度,让被试验者判断这些卡片中黑线的长度是否与标准线一致。
一开始实验者会先拿与标准线相同的卡片让所有人判断,这时大家都会说相同,然后画风慢慢就变了,一群配合人员会在其后某张明显不同的卡片上一致做出错误的判断,最后轮到被试验者,看看他会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选择和别人一样的错误答案,得出的结果非常惊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被试验者选择了和大家保持一致。
为什么面对明显的错误,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从众呢?心理学家们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因为“与众不同”很可能会导致被孤立,更严重的情况下会被惩罚或者羞辱(“皇帝的新衣”中骗子们就使用了这种伎俩),人们为了避免可能的威胁,就会选择从众。
而且随着实验的进一步丰富,研究者发现,只要有一个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的”同谋“,就能让这个比例下降到9%以下,也就是说,那位勇敢站出来的人(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孩子),能够帮助大部分的个体保持独立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的原因。
而且通过不同的实验,研究者还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在面对大众观点表达不同意见的人群中,能够对观点产生明显影响的个人和少数群体,往往是具那些有自信且坚定品格而且不含私心的人。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实验,让我们来看看其它的实验是不是更有意思:
巧妙地诱导一个人以相反的方式行事,能使他改变对这件事的态度吗?
你有没有过不自觉地“沾”某些人或团体的光,或者不自觉地与它们“撇清关系”
当人们自愿经受不愉快的经历去成就某件事时,他们会更看重这件事吗?
相信某个人是有吸引力的,真的会使得他变得有魅力吗?
为什么情境会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权威人物,甚至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
媒体的报道是公正的吗,还是有偏见的,如果有的话,那偏向哪一方呢?
以上的这些问题,你们是不是也曾问过自己呢?很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事情知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吧。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是20%的人(甚至更少)占据着80%的资源,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原因就是没有看清人性之中的各种陷阱,以至于一生都在泥淖中无法挣脱,而那些少数派,往往看清了人性,要么选择独善其身、自得其乐,要么选择利用人性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了想要的东西。
相比之下,你想要选择怎样过这一生呢?黑格尔曾说过:“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人性实验》这本书,就是一个楔子,它不是全部,因为每一个实验的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更专业更细致地学习,但它也能带领读者探索人性不为人知的真相,为你打开社会心理学的这扇大门,让你能够在面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时,更理性也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