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走向现代文化国家、文化强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向世界深度开放、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习近平同志在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这不仅表明了中国的国家文化态度,同时也深刻阐明了大国领袖的大世界观和大文化观。
一、加强文化交流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更是文明发展的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中华文化在融合形成前,文化体众多,差异也相当之巨大,但是中华民族自古信奉“和而不同” 原则,在创造文化的同时始终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中华文化,并始终以宽广的胸襟吸收借鉴各种文化,展现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体间的彼此交流融合才能形成。
二、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是人的文化,或者说文化就是人本身,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必须通过对象化才能认识自己、认同自己,文化亦然。 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借助文化他者的存在,本民族能够更为科学、理性、全面地认识自身文化,正确地对待自身文化。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可谓更宽泛意义上的交流互鉴,引起了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深刻反思:认为中华文明是不是有些许不好?后来在日益深化的文明交流互鉴中,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它具有的强大凝聚力、顽强生命力和独特吸引力,正是这些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才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曾中断过的文明,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添了强大底气,可以说,在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觉是为更好的坚定文化自信。
三、加强文化自信
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温润也是和睦的力量,能以柔克刚、以柔攻坚,协同其它各种力量起到无往不胜的非凡作用。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并且从未中断过,这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文化教会我们用独特的眼光和视角,既体现历史、继承传统,又揭示真理、开创未来。文化告诉我们曾经有什么,今天是什么,还告诉我们如何前进,走向世界命运共同体及其未来。如今,我们已经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和独特作用。我们要用文化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凝心铸魂,强健精神的体魄。并在此基础上,放眼世界,洞察大局,掌握大势,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合作共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