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的攀格,过节渐渐成了假期的他称,远不如记忆中的样子来的醉人。今日明月照往昔,昔时美事跃上心,今年的中秋已是翩然而至。
早几年,我把家乡过中秋的讲儿网红所称的仪式感生生搬到异乡生根的家。每年的中秋夜都会把飘窗挤的满满登登,各式水果,风味月饼。特有的老家月饼不可或缺,一来解我的嘴馋,二来解我的心痒。打月饼无法照搬真真的让我心生遗憾。
‘‘打月饼喽……谁家的下份?’’。小时候,一听到月饼出炉的吆喝声,我就坐不住了,粗砺而振奋的腔调,摊晾在院落金灿灿黄澄澄的月饼,丝缕入鼻的香甜。哎吗!中秋节的味道已是深入我骨髓。
节前半拉月,整个小村儿都会被浓到化不开的甜腻笼罩。打月饼家早早在院里糊出泥巴造‘‘烤箱’’。乡里乡亲的见面语不觉间由‘‘吃了吗?’’悄没儿声变成‘‘今年打几斤面?’’。
家乡的月饼朴实的很,不包馅料,只是油糖面做的饼。听着单调,吃着味道。因为呀,油要上好的胡麻油,糖要老味儿的黑糖,面要特等粉。
月饼师傅熟稔的将面糖在海盆里拌匀,随着咕咕倒下的胡麻油,将面粉搅成一穂儿一穂儿。平日里扛锄头的大手三下五除二揉搓成一个诺大的面团。蒙着薄膜的面团经过半个晌午的醒发变的光润细滑。
月饼师傅揪出一个个小面剂,犹如手掌是杆秤,面剂精准的均等。面剂被重重摔在案板上。案板抹了油,师傅手润足了油,面剂沾匀了油,两手上下翻飞揉捏着手里的面团。再经擀面杖来回骨碌那么三五下,一个成型的月饼卷在了擀面杖上。月饼师傅又是一记猛摔,月饼被狠狠糊在案板上?小刷子两面刷油三摔到烤盘。只听噼啪的摔打声不绝于耳,三次胖摔的历练,月饼里的空气小分早已桃之夭夭。这样烤制后的月饼才瓷实,有嚼劲儿,配得上打月饼的名号。
烤制就是个纯技术活了,全凭师傅的感觉:一模泥巴烤箱的温度,二闻烤制中泄出的香气。从而完美把控火候和时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使月饼色香味俱佳。
新鲜出炉的月饼一溜儿排开,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娃娃们的战场了,只见一个个低头撅腚,左手捧着吃红,右手抓着大印,神气十足的在海碗口大的月饼正中扣下郑重的一记,有花好月圆,有欢度中秋……
梦回中秋,韵味十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