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无论怎么看,其中的观点都是对的。不过,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白:对于它其中的观点、道理,我们到底仅仅是“知道”而已,还是真正“懂得”。其实已经看过多次了,有的时候只不过是随意翻翻,有的时候又会仔细阅读,还有的时候是直接挑选某个章节,去细细咀嚼。
用什么方式去品读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读在它的时候,都恰好是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上,所以每次的感触总是会有些许变化,有时变化大些,有时变化小些,有时看到那些曾经不怎么在意的内容时,现在却心中感慨良多;而有时看到那些曾经深以为然的道理时,现在却只是一笑置之。
书页泛黄,人在前行。记得第一次看喜欢的书的时候,心中满满的全是“自豪”,沾沾自喜的四处跟朋友推荐这本书,说这书真棒,并大谈书中道理,和自己非凡的领悟能力。每每都会摆出一副深沉的样子,孜孜不倦地力图“指点”别人的人生。原因也很简单,不过是因为我自认书中的道理竟然自己全都知道,而且是早就知道并思考过了,之所以四处推荐给别人,无非是想找个机会来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与“深厚内涵”而且。悲催的是,每次显摆完了,依然继续我行我素,该啥样还啥样,还是不会心平气和的与人交流,还是总想在别人面前“彰显”自己的牛逼与正确,还是总想“指点”别人的人生,还是觉得那些不怎么“阳光”的行为举止是“酷”的,是有“个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