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持续分享第1380天

经常听到父爱缺失这个词,身边也真实存在一些逃避的父亲和抱怨的母亲这样的家庭组合。今天就个人视角来聊一聊父亲的功能这个话题。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刚踏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跟父亲说:“我不想上学了”,对于这个话题有两种不同的回应方式,一个父亲这样回答:“不想上学你想弄啥?你是活腻了!天天都不叫人省心,咋生了你这个倒霉孩子!”说着一脚踢了上去。

另一个父亲听到孩子这样先沉默了一会儿说:“孩子,听你这样说大概是已经仔细思考过了,爸爸虽然不知道发生了啥,你的选择爸爸都尊重,走咱们先回家吃饭,然后边吃边聊看咱不上学还能做点啥?”

两种回应显示父亲的功能在孩子养育过程中不同的结果。

第一个父亲,因自己内在不够稳定,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第一反应是焦虑的、暴躁的,在情绪化干扰下很难客观理性的去分析事件原因,理解孩子感受,做出正当回应。而是会在情绪困扰中将一切问题往较消极的方面思考,并引发焦虑,那种状态下就会不自觉的退行,以发泄情绪这样不恰当回应来缓解自己内在的无奈。这样的父亲不太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经常会让孩子体验到挫败、糟糕的无价值感,这会直接导致孩子胆怯没有主见。

而第二个父亲的回应方式就是成熟的,在父亲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不是指责和抱怨,而是首先处理了自己的情绪,然后温和的接纳住孩子的情绪,最后才去跟孩子商议解决方案。因为父亲的功能足够有弹性,他知道孩子在那种情况下内心也是纠结和难过的,所以孩子的决定不一定正确但一定值得探讨 。也正是父亲的这个温柔一接,让孩子知道自己无论怎样都是被爱着的,被尊重的独立个体,当孩子能体验到这种存在感时,他才能够理性的去分析自己的选择,做出正确的决定。

成熟的父亲就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是第一时间与孩子一条战线,先理解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去共情孩子的感受,也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在遇到事情时能有一个缓冲,有能力和自信去面对后期一些麻烦。

父爱,是宽容、是理解、是榜样,是规则意识和边界,更是突发事件里一小步的引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